-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甲居藏寨旅游资源利用思考
对甲居藏寨旅游资源利用的思考 摘 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应建立在对其科学的认识和内涵的准确把握上,更重要的是针对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文章分析了丹巴县甲居藏寨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丹巴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丹巴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甲居藏寨;旅游资源;问题;对策
一、甲居藏寨旅游发展现状
甲居藏寨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聂呷乡,面积约5平方公里,距丹巴县城越7公里,由三个行政村构成,共有150多户人家,700余名居民。它坐落在亚肖山腰向山麓、河谷延伸地带,地质地貌较为复杂,海拔相对高差较大,立体气候特征较为明显,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矿物资源等。近几年来甘孜州旅游业发展迅猛,作为甘孜州的东大门的丹巴及其重点景区的甲居藏寨,其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甲居藏寨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交通滞后
甲居藏寨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很不完善,道路等级低,山多坡多弯多,路面狭窄坑洼不平,交通滞后导致行游比的不合理,能够进行旅游开发的景点也不能串成一线
(二)缺乏专业管理
甲居藏寨景区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和合理的规划,秩序较混乱,时有不利于景区形象的事件发生。另外,随着景区的发展,贫富差异化加大,出现一些诋毁其它民居接待户的情况,不仅在旅游者心中降低了景区的形象,而且也为日后的景区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旅游产品内容单一
甲居藏寨现有旅游产品内容太过单一,以单纯的观光游览为主,没有对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不能满足游客除观光以外的需求
(四)宣传资金投入不足
甲居藏寨在大众眼中还是一座未被发掘的世外桃源,并未被广大民众所知。旅游者获取丹巴相关旅游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都是少数的专业报刊报道,并未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报道,不能引起广大民众的旅游兴趣
三、针对景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协调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并实施,利用国家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的良好政策,积极争取四川省和国家的投资,为民族旅游的发展提供经济后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另外,注意交通和旅游线路的对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设备设施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成立景区管委会等管理机构对景区实行统一的管理。提高薪资,有利于引进或更好的留住本地专业人才。并加大对景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职业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景区旅游开发之初,还应该建立教育引导机制,由旅游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对景区居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引导
(三)开发配套旅游产品
发展以精品农业项目为主的生态园,以供游客观赏或随意选购,使游客既受到农业科普教育又享受到田园风光。挖掘嘉绒藏族文化内涵,重开发墨尔多山庙会、转山会、嘉绒藏历年、赏花节、锅庄、民歌、藏戏、嘉绒藏族服饰、顶毪衫与抢头帕婚恋习俗等民俗项目
(四)开发旅游纪念品
利用甲居藏寨独特的嘉绒藏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嘉绒藏族文化气息的雕塑,明信片,首饰,服装,藏被藏毯,藏族家具,或甲居牌牦牛肉,鲜花食品(梨花糕,桃花糕等),水果罐头,果脯等
(五)重视并加大宣传力度
不仅要继续通过新闻报道、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继续塑造与传播甲居藏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镇”的旅游形象,更要借助网络的力量,建设甲居藏寨官方宣传网站,详细介绍甲居藏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
四、结语
甲居藏寨作为丹巴县甚至是甘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之一,它的发展无不牵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个区域以后的发展。甲居藏寨的旅游开发应有创新点,打造品牌,而不是一味的去借鉴其他地方,找到自己的路,才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7(3):52-55.
[2]郑向敏.旅游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1996,11(3):44-47.
[3]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15(5):50-54.
[4]唐晓云,赵黎明.社区旅游资源产权困境及其改善[J].旅游科学,2005,19(4):11-17.
[5]张琼霓.皖南古名居、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J].湖南商学院院报 2003年第9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