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时代抒写中不辱使命..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为时代抒写中不辱使命.

在为时代抒写中不辱使命   捧回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又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百感交集中,想起16年前拿过的韬奋新苗奖。那时,为鼓励新闻学子,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杂志社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评韬奋新苗奖。我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名单还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我大学时拿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的一个奖。老师在送别时对我说:“韬奋新苗奖与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仅一字之差,希望你有一天把它改过来。”当时觉得有点儿玄,权当老师鼓励。要知道,我们是捧着长江奖和韬奋奖获得者的事迹读完新闻系的。我们都觉得这两个奖高不可攀,压根儿就不敢想 但这一天真的来了。我发自内心地充满感激,感谢一路有领导、同事、师友相伴提携;发自内心地感到幸运,感谢时代给了我机遇,自己也幸运地抓住了机遇 在作品追求中安放生命 我从北京领奖归来,报社领导在我们部门开了一个小型总结会 南方日报社社长、第六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杨兴锋对我和同事说:“当记者,首先要立志,要有当名记者的抱负。”总编辑张东明也鼓励大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用心去干。”两位领导是想以我获奖为例,寄望大家立志当名记者。热切的鼓励,让我有点不安。我知道,这次获得殊荣,有不少偶然的因素。但转念想,偶然获奖,也需有必然准备。回顾自己的从业经历,发现志向或者说理想的牵引确实对我影响很大――即便这种影响有时表现得并不明显,甚至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它在起作用 还是从大学说起。1992年,我刚入新闻系不久,一位在新华社某分社工作的师兄,获得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老师在我们面前讲了一次又一次,让我们觉得很了不起。可以说,从入门开始,获奖情结、作品意识就在我们心里扎了根 那时,还翻过《康德传》,作者阿尔森开宗明义:“哲学家一生的标志是他的著作,而他的著作中最激动人心的是他的思想。”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作品,还是作品,多年以后,人们记住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的作品。这是安放职业生命的最佳去处 于是,从实习开始,我就认真琢磨题目与稿件,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记得1995年我在人民日报实习时,写过一篇关于北京老字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魅力犹存的特稿,得到时任副总编辑李仁臣的高度赞扬。他在大样上写了一段很长的批语,大意是这样的:稿子出自实习生之手,相当难得,要开高稿酬。指导老师将大样复印了一份给我,让我激动了好几个晚上。这份珍贵的大样复印件,一直被我小心珍藏,保存至今 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大学时当名记者的渴望那么强烈。相反,工作之后,因为压力大、节奏快,经常忘了曾经的名记者梦。但“心若在,梦就在”,对作品的本能追求已经内化为职业习惯。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在小说《月光斩》中所说:“一个好的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成一把宝刀。”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铁匠 1999年,我工作不到三年,就报道了一家武汉餐馆老板用10万元包机抢救受伤打工仔的动人故事,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南方日报》为此开展了“包机救人告诉我们”大讨论,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对一个新人来讲,是莫大的鼓舞。随后,我又和同事推出“千里接救中毒女工”系列报道,讲述一群中毒女工辞工回乡后,广东千方百计寻找和接救的故事,再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我的新闻职业生涯就这样开了一个好头,从此几乎一年一个大奖 在抗击非典中砥砺本色 参评长江韬奋奖,我提交的代表作就是给我带来许多荣誉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这篇只有数百字的简短消息,怎么看都觉得普通,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当初非典袭来,患者和医生成批倒下,病因却扑朔迷离。用当时的话讲,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与看不见的敌人战斗”。极度恐慌笼罩广东。专家夜以继日地寻找病原,人们在焦虑不安中等待。这时,也就是2003年2月18日下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宣布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 这个消息让我很奇怪。我知道广东专家很早就排除衣原体是病原的可能。因为衣原体肺炎一般是散发的,不会地区性流行,而且病死率不高。我采访掌握的情况,都印证着这一点。为什么现在又回到了起点呢?我赶紧打电话问专家们的意见。他们果然都反对,有的情绪还非常激动。我还了解到,广东省卫生厅当天下午专门召集广东专家研究国家CDC的结论。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是同“上面”保持一致,还是实事求是报道广东专家的意见?在当时的情况下,按国家CDC的口径报道最“安全”,也最“省事”。但正如广东专家所言,如果按衣原体肺炎来治疗,会死很多人,这已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或政治服从,必须实事求是。在此关键时刻,他们急需舆论支持。我将了解到的情况和分析向报社及部门领导汇报。时任总编辑杨兴锋决定:如实报道 《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