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决定了我们的各科教学都要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为学科的特点有所不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也有所不同:语文课是一门时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课,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数学课包含着唯物论、辩证法、无神论的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体育课可以通过训练和活动渗透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勇敢、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等。而历史课,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实现德育功能?我认为应该结合历史课的特点来进行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历史课堂上实施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1.1 借助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1.2 借助巧妙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不同类型的素材,感受德育教育。一般来说,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因而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呀?我们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多么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会油然而起么!所以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场面,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可以表现优良传统。所以教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一件教具的使用,往往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1.3 借助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就在即将沉没的当儿,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到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就这样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帝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2.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 2.1 开展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2 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2.3 利用历史文物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文物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一个好方法。可以采取采访老人,上网查询,上图书室查阅等方法,搜集有关的文物。通过对文物的收集和考证,学生们的思想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4 进行“文物”分类与展览。引导学生在把握两个标准的思路下,对所搜集的素材进行分类与展览。这两个标准就是:①通过大量的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富于创造、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②通过鸦片战争以来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学生在对收集的文物分类、编号、考证,书写说明词,然后进行展览的过程里,自然就接受了思想的洗礼。展览的材料还可以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顺序 通过教具、实物、图片的展示,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