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2.清人周济评论这首词有“藕断丝连”和“异军突起”之妙,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藕断丝连”是指下片紧承上片的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一般,写得沉郁慷慨。尽管中间有情绪低沉的内容,但最后又回复到开头激越豪迈的情调。 “异军突起”是指感情上的骤然转折,给人以异军突起之感。词的开头回忆年轻时仕途顺利,谁知时光易逝,种种不幸接踵而至,感情一下子掉入“忧患”之中,让人觉得凄然欲绝,情绪低沉;但到了下半片,忽然峰回路转,精力弥漫,笔势雄劲,充满豪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3.你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 ?4.有人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语含双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踏莎行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有人认为这首词的开头三句具有象征意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6.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请你谈谈该词为什么连用三个“溪”字? 连用三个“溪”字,使得词作的画面布局十分紧凑,在全词结构上起到栋梁的作用。 ?8.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具有“澹语清新”的特点,请你具体谈谈辛弃疾这首词的这一特点。 这首词“澹语清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白描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全词没有一句使用浓墨重彩,而是用纯粹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农家环境和一家五口的生活画面。 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小溪来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 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在写景上,把农村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成一幅清新优美的图画;在写人上,通过简单的情节安排,真实地描绘了充满生机、和平安静、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景象。 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0.“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1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3.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 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 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 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评估流程》课件.ppt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2024年数智工程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建筑施工技术交底范本(大全) .pdf VIP
- 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范_JTS-T 202-1-2022.pdf
- 设备供货、安装、调试、验收方案.doc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导则》.pdf VIP
- 《木材学》——李坚 木材学笔记(完整).doc VIP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JTGF30-2015).pdf VIP
-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查习惯现状调查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