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尊经书院与近代中国激变
尊经书院与近代中国的激变 七宝阁书院特约刊出
清代后期,一批新兴的省会书院相继创建,其创建的初衷是以经史之学去挽救沦为科举附庸的书院事业,实现重振世道人心的目的。创建者着意推古求新,繁荣学术,培养人才,潜移默化之间,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所书院是广州学海堂、杭州诂经精舍、上海龙门书院、江阴南菁书院、武昌经心书院、长沙校经堂、成都尊经书院。在这些新兴省会书院中,只有成都尊经书院僻处西南一隅,远离当时文化教育的发达地区,然而,在其创办的28年间,成材甚众,名人辈出,不仅成为四川地区新旧交割的重要一环,而且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轨迹。一些重要的近现代人物,如杨锐、廖平、宋育仁、吴虞、张澜、吴玉章等,都曾在这所书院肄业,同时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维新变法、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也有这所书院的师生们组织和参与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尊经书院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动荡的同光政局与尊经书院的创建
历时十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战乱,不仅给晚清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开启了一番新世局。在朝廷,辛酉政变打破了统治集团的政治格局,内政外交重新调整,权力利益重新分配。一些与肃顺过从甚密的人物受到政治牵连,被扣上“肃顺奸党”的罪名,仕途中断,返回原籍。其中就包括后来尊经书院的两位著名山长王?]运和伍肇龄。在地方,湘军、淮军的实力派人物受到倚重,独当一面,成为推动经世之学兴起的重要媒介。从地域学术的消长来看,人文鼎盛的江浙一带惨遭兵燹,元气大伤,不少世家望族的后裔流寓内地,为偏远的四川地区注入了一股江浙学术的新风。另一方面,不少川籍将领在战乱中立下军功,他们凭借这些军事、政治上的资本,为川省换来大量的学额。随着学额激增,人才培养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客观上要求创办高水平的学校,扭转士林风气,提升川省的文教质量。这些新的动向为尊经书院的创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兴文县(今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在籍侍郎薛焕代表全省士绅投牒于四川总督吴棠、学政张之洞,请建书院,以通经学古教育蜀士。薛焕出身蜀中望族,历任苏州知府、江苏巡抚。咸同之际,因在上海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和办理通商事务,他与李鸿章交往密切,并结为姻亲,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李鸿章的兄长李瀚章的两个儿子
薛焕以自己显赫的身份和地位倡议修建书院,立即得到四川总督和学政的积极响应。他们联名上奏,请建书院,最后得到朝廷许可。书院于光绪元年(1875)春正式落成,院址设在成都文庙西街石犀寺西面。书院最初拟名“受经书院”, 用西汉文翁派遣蜀士张叔等18人至长安受“七经”的典故,表达了创建者意图效法文翁兴学,重振蜀学的愿望。这一愿望也就是张之洞在《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中归纳的“绍先哲,起蜀学”六字建院宗旨。不久,因为有人指出受经应该在京师,外省不可用“受经”字样,于是更名为“尊经书院”
尊经书院创建伊始,即向当时一些学术名流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希望他们前来出任山长或主讲。这些名流包括俞樾、张文虎、李慈铭、王?]运等,但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未能成行。在此期间,学政张之洞为尊经书院的创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仅为书院制订学规章程、购置图书、开设书局,还编写了著名的学术入门书籍《书目答问》和《?轩语》。此外,他还慧眼识英才,选拔杨锐、廖平、张祥龄、彭毓嵩、毛瀚丰等青年才俊就读尊经书院,号称“尊经五少年”。张之洞之于尊经书院,虽无山长之名,却有山长之实,而且他以学政的身份入川兴学,被誉为“文翁再世”也不为过
尊经书院实际的首任山长是薛焕,但是,他在山长任上的时间非常短暂。尊经书院建成的当年八月,他就离任赴云南协助亲家李瀚章处理“马嘉理事件”去了。“马嘉理事件”以次年七月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告终。按照《烟台条约》的规定,英国人可以开辟印藏交通,这对于川藏地区的边疆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光绪二年(1876)九月,湘军大员丁宝桢出任四川总督,准备经营西藏,应对英、法、俄等列强的侵犯。为此,丁宝桢特地从湖南请来了精通“帝王之学”和“纵横之术”的王?]运为其出谋划策。“强收豪杰作才人”的王?]运自视甚高,不愿屈居幕府,于是丁宝桢重金聘请王?]运出任尊经书院山长,以此作为权宜的安置。王?]运掌教尊经书院长达七年,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产生了一大批四川近代史上重量级的人物,使蜀学名声大噪。尊经院生张祥龄论近代蜀学的兴起,认为:“吾蜀学术思想,实启于南皮(张之洞),成于湘潭(王?]运)。”
尊经学术与尊经学人
尊经书院的创建,在理念上以“文翁兴学”为指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则模仿诂经精舍、学海堂的章程、制度,在学术倾向上也偏重乾嘉汉学。这种倾向从尊经书院最初向江浙一带的俞樾、张文虎、李慈铭等人发出邀请就已反映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