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 1.农具材质的改进; 2.农用动力的变革; 3.播种工具的发明; 4.耕种工具的革新; 5.灌溉工具的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古代重要水利工程; 治理黄河; 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 水利农学知识的积累 自告奋勇 总结从春秋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 情况。 耕作方式的发展: 1.耕作方式的演变; 2.自耕农经济 翻车 筒车(水力冲击)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也逐渐形成。 徐光启 西汉 春秋战国 远古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坎儿井 《农政全书》介绍西方水利技术 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 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 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 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 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 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 溉效益。 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 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 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 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 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 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 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 灌溉关中地区4万公倾 都江堰全景 鱼嘴 分水 2 治理黄河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而历史上黄河多次发生水患,大规模的改道就有6次之多,从汉代以来,历朝统治者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2 治理黄河 东汉人王景,主持过一次封建时代最大规模的治黄活动,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历史上对王景治河充满了赞扬之辞: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除了一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古代还因地制宜,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3 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4 水利农学知识的积累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问题1: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不断发展,经历了哪些演变?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 耕作方式的演变 商周时期: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耕”。 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耕作“公田”。 春秋以后: 自耕农出现,即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 营方式形成。从此,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成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 白居易《朱陈村》 白居易 分析一下,为什么朱陈村的农民能有 相对安定的生活条件? * 这些图片让你想 到了什么?他们各代 表什么?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 古代农业生产体系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 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事业的发展 耕作方式的进步 什么是农业: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中国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早期农业格局及农作物资源分布; 3.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神农氏 日本的炎帝塑像 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它们吃什么穿什么以什么为生? 一、农业的起源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有巢氏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庄子?盗跖篇》 远古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原始农业产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问题1:中国原始农业并不是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重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哪些地区形成规模?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指出它们分别有何特点? 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北方种植粟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动动脑: 五谷: 黍 稷 粟 麦 豆 麻 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五谷”、“六畜”的出现分别说明了什么? 原始农业最初以种植业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