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ppt

  1. 1、本文档共13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要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述 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学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 一、古代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二、先秦文学的阶段划分 文字产生以前的文学 商周文学 春秋战国文学 一、文字产生以前的文学 商朝以前的夏朝或者更早,亦称传说时代 包括上古神话、原始歌谣和口传史诗 见于《尚书》《诗经》《周易》《左传》《国语》《竹书纪年》《山海经》《礼记》《吕氏春秋》《楚辞》《史记》《淮南子》等典籍 二、商周文学 甲骨文、金文中具有文学内容的记述文字 《周易》卦爻辞中的部分商周歌谣 《尚书》中的《商书》《周书》 《诗经》(其中《商颂》五篇是商代作品,其余均为周代作品。 三、春秋战国文学 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晏子春秋》《逸周书》《竹书纪年》《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 诸子散文:《老子》《孙子兵法》《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商君书》《公孙龙子》《申子》《慎子》《文子》《尉缭子》《鹖冠子》《尹文子》《礼记》《仪礼》《周礼》 楚辞:屈原、宋玉 先秦文学形态 、诗、乐、舞相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礼记·乐记》云: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文、史、哲不分,先秦散文并非后世那种纯文学性的散文,基本上是一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又富有较强的文学性。 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 无意识的文学创作,祭祀几乎是远古人民生活的全部。 第二章 上古文学 中国文学的源头 一、远古诗歌 二、远古神话 文学从哪儿来?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文学从哪儿来? 劳动是文学起源的初始的、核心的原因。 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实践。 《淮南子》: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é hǔ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一、原始诗歌 1、中国诗歌的鼻祖:《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卷九) 2、北音之始:《燕燕歌》 燕燕往飞。 有娀(sōng)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嗌嗌。二女爱而争搏之,复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吕氏春秋·音初篇》 ) 3、南音之始:《候人歌》 候人兮猗!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命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南音。 (《吕氏春秋·音初篇》) 侯人!——应答,自语。 侯人兮!——有韵律,但不完整。 侯人兮猗!——有韵律,表达完整。 4、《神北行》(《山海经》)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5、农事祭歌(《礼记·郊特牲》)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原始诗歌的特点: 诗乐舞三位一体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云:“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人类未造文字之前,先有语言,《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上古时期抒情言志全部以歌谣为主。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中收录很多歌谣。例如《击壤歌》《康衢谣》《采薇歌》等。 《击壤歌》 《帝王世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