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玄同忘我之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玄同忘我之境.

追寻玄同忘我之境   韩国指挥家郑明勋在国家大剧院的历次献艺总会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不仅由于他作为国际顶级指挥的艺术品质和崇高威望,更因为他身为一位亚裔音乐家的儒雅风范和细腻追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明勋同亚洲的联系日益紧密,先后担任亚洲爱乐乐团指导、首尔爱乐乐团总监和东京爱乐乐团艺术顾问,并为朝鲜半岛的音乐交流与合作做出卓越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过去五年中先后来到中国演出,是我国观众非常熟识的表演家。2016年4月29日晚,郑明勋携手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为观众演绎安东E大调第七交响曲》(WAB 107),以其精致、高贵的艺术格调献上这部19世纪晚期最具影响力的德奥经典 安东E大调第七交响曲》创作于1881至1883年,并于1884年12月30日在莱比锡首演。此曲题献给热心音乐事业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并以“抒情”(Lyric)的别称成为作曲家最负盛名的交响曲作品。正如布鲁克纳的大部分交响乐作品所经历的那样,这部《E大调第七交响曲》于1885年在作曲家的授权之下对速度和配器予以修订,于是形成了今日我们普遍聆听的版本。作品采用传统的四乐章交响套曲结构,分别包括中速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柔板(Adagio)、飞快的谐谑曲(Scherzo.Sehr schnell),以及充满感情但速度适中的终曲(Finale.Bewegt.doch nicht schnell)。纵观整部作品,布鲁克纳对理查德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谈到希腊艺术时曾说,“抒情的天才独能感觉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此话流露出这位哲人对作为“抒情天才”的艺术家,能够在创作中将醉与梦并驾齐驱的极度赞赏,而安东E大调第七交响曲》自古典交响曲的构架中生发出灿烂的“抒情”与非理性,而这宝贵的抽象核心正是创作灵感的源头――一片标示着悲剧情怀的“玄同忘我之境”。对于指挥家而言,如何通过音响的构建实现对抽象境界的归元,则是一生追求的理想与大事业。面对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郑明勋要重新投入到由它编织的沉醉与梦想中,努力追寻那玄同忘我的自由精神 尽管第一乐章引子主题来自布鲁克纳1864年所作信经的证据不容置疑,我们却宁愿相信作曲家对于梦境的浪漫回忆。他在睡梦中听到中提琴奏出悠长的旋律,醒后迅速记录下来。郑明勋采用较为缓慢的速度演奏这个主题,使斗折旋律中的伤感情绪得以突出。指挥家有意将旋律中的长音时值略微延长,增加乐句的缠绵性与迟暮感。此后木管组与圆号的融入虽然树立起崇高的音响,却将忧伤的情感基调予以保留。由木管引领的上升音阶主题使音乐变得活跃而光明。铜管的加入及其对句末附点音型的重复构成乐章第一次高潮,同时完成向属调的跃迁。乐章的副部主题略显质朴与平淡。指挥家突出柔和而清新的木管声部,将顿挫的旋律变得优雅、舒畅。在经历了由初始主题动机构成的静谧时刻之后,下行的音阶旋律加之短小音符的装饰性回音,将开头的悲情再次呈现,明显带有瓦格纳式的音响特征。在展开部的核心位置,乐队以极为悲壮的下行琶音铺展闯入,点明整个乐章的表情实质。它并非一部拥有着抒情多面性的高昂乐章,而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宣言。然而,与瓦格纳乐剧中凌驾一切的管弦乐风格不同的是,此处除了自身拥有的崇高感,更被一种自下而上的仰望所环抱。指挥家对旋律中的每一次向上跳进的幅度与力度精细把握,使涌动而上的音响在观众心中掀起波澜。乐章的再现以初始主题进入,从而实现对展开部强烈悲情的缓冲。指挥家对连接部弦乐的弱奏控制极为独到。他将超过谱面要求的力度给予木管,使得长笛和双簧管的旋律显得格外静谧和孤独。低音弦乐的主题沦为深远的背景,在夜幕中守候终极的毁灭与死亡。象征生命的上行音阶主题再次出现,于高音区带来少许光明与希望。此后,这一主题在不同声部穿插向前,汇成命运的洪流。在经历了短暂的雀跃之后,乐章的尾声再次被悲伤所笼罩。定音鼓的单音滚奏将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埋没于凝滞的暗夜里,直到铜管声部奏出如瓦尔哈拉城堡般的来世之音 观众们被第一乐章最后的强烈音响所感染,不顾礼仪热烈鼓掌。郑明勋对这种特殊礼遇颇为熟识,他有意将乐章间隔拉长,等待舞台之下复归平静。第二乐章前四个小节的旋律在音型走向上同第一乐章初始主题存在联系。这种同源性注定了乐章的悲剧色彩。在乐章柔板(Adagio)之下,作曲家又用德文特别标注了“极为庄重而迟缓的”(Sehr feierlich und langsam)。事实上,这个著名的柔板乐章在布鲁克纳心目中就是一首葬礼进行曲,记录着理查前奏曲般的伤感与绵延,由此打上了“瓦格纳”的鲜明印记。郑明勋有意将整个段落末尾不同声部的半音进行予以强调,更突出了作曲家对前辈的追思之情。乐章中部以升C大调展开,采用3/4拍更为活跃的音响主题。上行六度继而折返的旋律片段在模进中表现出生之渴望,然而这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