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CI铝基钛坯高温防氧化涂层界面结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于晓华剖析
铝基钛坯高温防氧化涂层界面结构研究
荣 菊1,2王 远, 李如燕1, 于晓华1, 孟 堃3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3; 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16; 3. )
摘 要: 以Al粉为主料Sn粉、SiO2粉、苯丙乳液、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为配料制备高温防氧化涂料。将涂料喷涂到钛坯表面,然后置于1050 ℃条件恒温8 h,对比喷涂与热处理前后钛坯表面形貌。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裸露面和喷涂面经热处理后的氧化层组织,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研究涂层界面处的微观形貌和元素扩散,采用X-射线衍射仪探讨涂层界面处的相结构。结果表明,使用铝基高温防氧化涂层后表面没有裂纹也没有出现脱落,表面仍保持原金属光泽,能够有效的减缓钛坯热加工过程中的高温氧化。涂层厚度对Ti-Al扩散层的厚薄无明显影响,扩散层形成了Al2O3-TiAl和TiAl3-Ti多层结构,且涂层厚度为50 μm左右时已经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高温抗氧化涂层;钛坯;热加工过程;界面微观结构
中图法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钛及钛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硬而脆的氧化皮。该层氧化皮不但极大的浪费原材料(占原材料比重最多可达2.2%),使合金元素产生贫化,还给后续加工造成诸多不便[1-3]。通常,除去表面氧化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损失不可估量[4]。
一方面,研究者研发了各种真空热加工技术和惰性气体(一般是氩气)保护技术[5]。然而,该类技术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局限性也较大。只适合处理小工件,不能覆盖整个大型工件表面。另一方面,学者研制了一些高温防护涂层。五十年代末期,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已采用玻璃、硅酸盐基涂料,在压制、挤压、模锻、轧制和热处理高合金钢、普通碳钢和多种合金时防止氧化[6-9]。如美国Turco Pretreat牌号涂层专门用于钛合金的防氧化热处理[6]。此外,俄罗斯的зBT系列[7]和英国的Berkatekt系列涂层[8]也有一定的效果。研究发现,玻璃或陶瓷水解性较弱,须采用强碱蒸煮或强酸浸泡方能去除[9];而且金属钛与氧结合能力较强,能夺走SiO2中的氧原子,效果不如意的同时还给工业应用带来麻烦并增大成本[10]。
我国对钛及钛合金高温防护涂层的研制始于七十年代末,并且也以玻璃基涂层为主。目前,主要有KBC系列、FR系列等几种型号[5]。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高温防护涂层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使用温度范围窄、性能不稳定、防护效果差、使用后脱膜困难等诸多问题[11,12]。因此,研制高效涂料,钛坯,对钛的工业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英国Mathys系列涂层[8],日本相关资料[10],参考钛-铝涂层的优良抗氧化特性[13-15],本研究拟选择Al粉为主料,Sn粉、SiO2粉、苯丙乳液、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为配料,制备高温防氧化涂料。将涂料喷到钛坯表面,然后置于1050 ℃条件恒温8 h,对比喷涂与热处理前后钛坯表面形貌。利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铝基高温防氧化涂层的抗氧化能力、界面微观结构和相形成机理。
1 实 验
以配制1 L铝基涂料为例,其中苯丙乳液、Al粉、Sn粉、SiO2和聚乙烯醇总量为952.5 g。各原料的添加顺序、原料类别、配方组成和用途如表1所示。具体的方法如下:常温常压下称取10.50 wt%苯丙乳液(固含量50%),并置于预定容器中。称取83.95 wt% 的Al粉和5.25 wt%的Sn粉,在不断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容器,且在粉末加入量接近一半时逐渐添加去离子水、Al粉和Sn粉,使之充分混合。随后加入0.12 wt% 的SiO2和0.06 wt%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待混合液体均匀稳定后,再加入0.12 wt%羧甲基纤维素,并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1 L。
将上述步骤配成的铝基高温防氧化涂料用自动化喷枪(天津市拓宝科技有限公司,型号:006-1589)喷涂于尺寸规格为100 mm×50 mm×20 mm 的TA17钛合金单面,喷涂量根据涂料固化后形成涂层的平均厚度(分别约为50 μm、100 μm 和150 μm)加以控制。随后,在常温常压下放置5 min使之自然固化,送入1050 ℃退火炉恒温加热8 h(由于工件热轧温度一般在1050 ℃左右,所以选择此温度热处理)。检测发现,本涂料不含任何RoHS质量中限制使用的有害元素,对环境无污染,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且能长期保存,因而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热处理工艺完成后,对比喷涂与热处理前后钛坯表面形貌。利用蔡司LSM 510金相显微镜观察裸露面和喷涂面经热处理后的氧化层组织,研究铝基高温防氧化涂层的抗氧化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