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排放控制与电厂ccs技术
制冷液化系统 制冷液化系统 CO2捕集装置制冷系统 CO2储罐 4.2.4 制冷液化系统 远达公司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是目前中国国内燃煤电厂中首台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其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具有造价低、烟气适应范围广、碳捕集率高等技术特点: 造价低:装置建设经过综合经济技术优化,单位投资成本较低。 烟气适应范围广:该技术可涵盖我国所有煤种经FGD脱硫后的烟气情 况,具有广泛的烟气适用性。 二氧化碳捕集率高,溶剂耗量低:碳捕集率大于95%,最高可达 99%;吸收剂消耗量低; 4.3 技术特点 4.4 主要技术指标 装置工业级液体CO2生产能力: 1万吨 年生产工业级液体CO2产品: 1万吨 日产工业级液体CO2: 33.33吨 小时产工业级液体CO2: 1.39吨 该装置二氧化碳产品成本低,碳捕集率大于90%,最高可达99%,达到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标准,可广泛运用在灭火、致冷、金属保护焊接、甲酸、尿素、生产碳酸盐等领域。 5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展望 要实现大规模封存CO2 还需较长时间来解决技术、环境和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目前,CO2 作为碳资源利用技术有待突破: 生物减排技术 生物固碳技术既能固定二氧化碳,又能达到提供新型能源的目的,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在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不具备立即可用的条件。 5.1 前景展望 地质封存技术 国际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还处于应用基础研究和项目示范阶段,主要项目有:加拿大的WeybumII、挪威北海的Sleipner、美国的Frio、波兰的REOCOPOL和澳大利亚的Gorgon等项目。挪威石油公司在北海的咸水层封存项目:100万吨/年,自1996年以来已注入约1200万吨CO2。 挪威北海CO2地质封存示意图 开展CO2吸收剂研究; 关于CO2封存技术,在现阶段积极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开展科学实践;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大型化技术研究 IGCC发电是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实现燃烧前碳捕集方面也有较好优势。远达公司结合中电投集团公司的IGCC项目,开展了燃烧前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IGCC燃料气净化技术的现状调研、净化技术方案的初步可研报告,正在进行燃料气脱碳的创新工艺开发。 5.2 远达公司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 大气层中存在多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瑞典科学家1896年发现,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有一种特殊作用,能够使太阳能量通过短波辐射达到地球,而地球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却无法透过温室气体层,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效应,地球才能保持较高的温度,创造出适宜生命存活的环境。但科学家此后发现,如果温室气体增加,地球温度会因温室效应而不断上升,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有两大特征:一是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二是地球的极端气候事件如飓风、暴雨、大旱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增加,破坏力加剧。 全球变暖并不是全球每个角落的温度都在上升,个别地方反而可能出现酷寒的极端情况。科学家预测,气候变化还会使海平面缓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 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世纪以来所进行的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每年大约上升1.8ppm(约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的评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地球平均温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1996年发表了新的评估报告,再次肯定了温室气体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依据各种计算机模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