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个小接触斑点的总面积为Ab,则 式中,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常用方法 腐蚀着色法 熔化法 金属转移法 测接触电阻的反推法 一般结果 经过抛光后的两个圆柱面交叉接触时,n趋于1; 一般电镀,平面接触情况下,n在10~20之间。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一、微观表面加压变形过程 问题: 从P=ξHAb中可知,接触界面达到稳定状态后,可以看成是等效塑性变形。 但没有分析接触过程,也没有涉及微观峰顶的分布情况。 Greenwood和Williamson研究了一个一般形式的数学模型,满足Ab正比于P。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模型 具有微观凸丘的名义平面与一理想光滑平面接触; 名义平面表面的微观起伏用各个凸丘的高度z和顶部的曲率半径β来表示; 峰顶加载后的位移不影响周围峰顶高度; 如果已知z和β的分布函数,可用统计方法求出Ab与P的关系。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求解 设各凸丘顶点曲率半径β相同, 凸丘高度z随机变化,概率密度为φ(z), 则某一特定凸丘超过某一参考平面的高,在z和z+dz之间的概率是φ(z)dz, 设光滑平面与粗糙平面的参考平面之间距为d,则高度为z(zd)的任何一个微观峰顶与平面的接触概率为: 若在名义接触面积An内有N个峰顶,则粗糙平面与理想光滑平面接触后,可能的接触点数目为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P1,任一峰顶所受压力 A1,该峰顶真实接触面积 a1,该点圆半径 G1,该峰顶接触后产生的电导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结果 峰高分布为指数分布函数 则,总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峰顶服从弹性变形规律时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总压力、接触面积、电导和接触点数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结论: 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成正比 接触压力与接触点数成正比 接触点数随压力增加而增加,总的接触面积也随之增加,平均接触面积保持不变 峰顶服从塑性变形规律时 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也是呈线性关系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峰高分布为正态分布函数 结论: 平均压力P由10-3Kg增加到102Kg,平均压力由0.2E(σ/β)1/2增加到0.4E(σ/β)1/2 ,仅变化2倍左右; 平均压力可认为是0.25E(σ/β)1/2,称为弹性硬度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讨论 两接触面都是粗糙平面,弹性硬度在0.36~0.6E(σ/β)1/2范围内变化; 负荷加大,出现塑性变形,Williamson用塑性指数表示从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转换。 Φ0.6,峰顶呈弹性变形 Φ1,峰顶呈塑性变形 两接触表面之间相对滑动时,塑性指数随滑动时间而降低,因为表面发生冷作硬化。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曲线 几种不同材料的收缩电阻Rc和接触压力P之间的关系 现象: 当接触压力P由小增大时,收缩电阻Rc减小; 当接触压力进一步增大时,Rc的减小变得非常缓慢; 当接触压力由大减小时,Rc的增加极其缓慢。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Au接触表面的收缩电阻与接触压力P的关系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曲线(1):计算结果 曲线(2):压力增加 曲线(3):压力减小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Ag(90%)-Pd(10%)接触表面的 收缩电阻与接触压力P的关系 实线:干净表面 虚线:Cu表面暴露于空 气中几分钟后 Cu接触表面的收缩电阻与接触压力P的关系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解释: 1)当接触压力增加时,两接触表面相互移近,接触斑点数随之增加,从而使真实的接触面积增加,而使收缩电阻降低。应注意的是此时平均接触面积保持不变。 2)当接触压力增加时,一些接触斑点的变形从弹性变形变成塑性变形,而使接触表面发生永久变平,从而使收缩电阻减少。 3)大接触压力时造成的接触斑点的永久变平和粘结使得当接触压力减小时,接触电阻的增加非常缓慢。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实验 Williamson等人发现将球体压于平面上的压力加得很大时,平面的压坑中的粗糙度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 设计了一个加压器结构,目的是严格限制表面塑流。 其中加压头和加压容器都是硬质钢, 样品材料为铝, 样品和容器壁的间隙很小。 现象 当压力加大后,表面微观峰顶明显被压平 继续加压,峰顶变平变得缓慢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加压器结构 限制表面塑流后,表面变形 (Williamson) 与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 * 第2章接触电阻理论 * 结论 因为存在表面塑流,所以压力的增加不可能无限加大真实接触面积,也不可能无限增加接触斑点数n。 严格限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八篇外部排序.ppt
- 第八章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及实现.ppt
- 第八章抽样推断【思考练习】题及答案.doc
- 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及通讯的变化.ppt
- 第二讲 随机变量函数数学期望、期望性质.ppt
- 第二节 控制对象特性.ppt
- 第二节 旅游基本属性.ppt
-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ppt
- 第二篇 投资银行的承销业务.ppt
- 第二篇 物料装卸搬运系统分析.ppt
- 门诊聘用合同协议.docx
- 门诊护士合同协议.docx
-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docx
- 门诊租房合同协议.docx
-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体育 中长跑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七章 电动机与发电机 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教学实录 (新版)粤教沪版.docx
- 7《事实与猜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docx
- 2024秋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Happy birthday Part B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docx
- 2025元宵节店铺营销促销方案.docx
- 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学设计(冀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