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新课标创新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展示:(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热点提示:(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西学东渐
1.“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代表
①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核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点拨]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思考] “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有一定道理。二者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洋务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徐图自强,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3.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点拨] 早期维新派大多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与洋务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期维新派也提倡中体西用。
(2)康梁维新思想
①代表: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②实践:创办学堂、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发动“戊戌变法”运动。
③历史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思考] 康有为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你怎样理解康有为的“变政”?
提示:“政”是指政治制度。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必须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以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问题1:探究“中体西用”思想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摘编自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
材料二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对“中学”与“西学”是如何看待的?目的是什么?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课士的类别有自然科学类,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化特点。
材料二表明张之洞主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在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尝试解答]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看法: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手段。目的:实现国家富强。从政治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问题2:探究维新变法思想
材料一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谭嗣同《仁学》
材料二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有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谭嗣同具有怎样的思想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