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门:走向共和第一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昌起义门:走向共和第一门

武武昌昌起起义义门门::走走向向共共和和第第一一门门 从武昌上鹦鹉洲大桥,在引桥右侧会看到一段古门楼,这 是当年打响了覆灭大清王 朝第一枪的地方——武昌起义门。 起义门原为中和门,系武昌古城的十大城门之一。明洪武四年建成武昌城时,辟有大 东、小东、竹簰、汉阳、平湖、新南、保安、望泽、草埠等九个城门;清光绪三十二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又在宾阳门与中和门之间增辟1门,取名通湘门,这 有了十个城 门。1912年,民国政府为纪念武昌首义,便将中和门更名“起义门”。1926年10月10 日,北伐军克服武昌后,为拓展城区而拆除武昌城墙和城楼 (也是一帮败家的家 伙),只有“中和门”因“起义”有功而得以保留下来,致使武昌古城的10个城门到今天 仅留存“起义门”。 但即便是这个“中和门”因长时间失于维护,城门在解放前也成残垣断壁,仅存门洞。 195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起义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 武汉市人民政府拔专款进行重建和维修,现在即便恢复了当年的风貌。 1、城墙修旧如旧 2、一对父女俩拾阶而下 3、城墙宽阔 远处可见刚刚通车的鹦鹉洲长江大桥 4、红色中式门楼 5、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方者亦称方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 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 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6、门楼上的大炮,辛亥革命的第一发炮弹 从这里射出。 7、炮口右前方距江边不远的位置 是总督府,起义当晚清军据守总督府负隅顽抗, 这几门大炮发挥了重要作用。 8、城墙里修起了公园,雕塑上记载了起义情景 9、是个照相的好地方 10、侧城门依然可以通行车辆 11、穿越了100多年的城门 12、老人家是这里的常客 11、从起义门往东不远 是楚望台军械库,起义打响后,熊秉坤手下不过几十号弟 兄,他们 是顺着这条路的方向夺了军械库 12、楚望台军械库原址早已消失,遗址处只有重修的封建亭。据说元朝末年,朱元璋 进军武昌,曾在此驻,闻报得第六子,高兴地说:“子长,以楚封之”。洪武三年 (1370年)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洪武十四年 (1381年)朱桢 藩武昌,在梅亭山树 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遥望帝京,故又 建“楚望台”,明清两代这里 是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清末,湖北新军军械 库由武昌三佛阁迁此,库存德国、日本及汉阳造步枪数万支、炮百余门及大量弹药, 为当时国内最大军火库之一。 13、最后上幅全景 转自订阅号江湖老武汉 本文作者:环球旅游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