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9年资料5 针灸治疗痢疾的一点经历
1959年资料5 针灸治疗痢疾的一点经验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痢疾的一点经验
金恩忠
成人感染痢疾,有时一闹就是个巴月,集体感染还很快。疫痢则高烧,使人发昏。小儿寒痢,拖延时日,使小儿消瘦,严重影响健康。如感染疫痢,大热起惊,甚至中毒而死,更应及时治疗,可有预期疗效,以保持健康。
痢疾是病从口传入的,寒痢大多不发热,除腹部绞痛外,主要是里急后重,便的不多,坠的难过,其间也有发热的,此症缠绵,日夜几十次,使人虚弱,影响劳动力。疫痢,一上来就发烧、腹痛里急、便赭色血汤,而变白粘冻,脉紧数外,人迎、太冲脉均跳动异常,心悸、颤抖、头痛,甚至昏迷,日夜便二三十次,很险恶。而小儿疫痢,危害性更大,治理不及时,每每中毒、起惊,高热到42度,常因此毁掉宝贵的小生命。因为大热薰蒸,上充六阳之首,热极生风,致髓海受其干扰,因而起惊。作者临症30多年,对急热症积累了点滴经验。对寒痢,以灸为主,以针为辅。对疫痢,以刮挑为主,以针灸为辅,前半段用刮挑之法解热,后半段以针灸之法治痢。此种治法对小儿疫痢,疗效更为明显。
一 痢疾的治疗法
不发热而里急后重者,且已下痢一二日,或更多的日子,先针刺足太阳脾俞、任脉的中脘、足阳明的一侧三里、手少阴的一侧少海,再灸四隅穴,即足阳明的两侧滑肉门、大巨四穴。须灸至深红色的灸晕,而腹内已有显明感觉为止,最后灸两侧梁坵,也要见到深色灸晕,且向上下感传为止。轻者一次下痢即止,二次即可痊愈。重者二次下痢即止,三次即可愈。
小儿只灸身柱、脾俞,四隅,见红晕下痢即止,一二次即愈,灸时先身柱,后灸脾俞,最后四。
发热者,先刮治,即以羹匙、鞋拔于、或刮舌子,消毒后,先由上向下,刮颈项一道,即风府至大椎,再刮背俞三道,即大椎至长强,大杼至白环俞,要刮的见青紫刮斑。再针大杼、脾俞、小肠俞,是为足太阳热俞五十九刺中之解热俞穴。再刺手少阴一侧神门、手阳明一侧合谷、足阳明一侧内庭、足少阳一侧侠。热退或热降后,再照前法灸四隅、梁坵,一两次即愈。
小儿在刮治后,点刺大杼、手阳明一侧二间、手太阳一侧后谿、足阳明一侧内庭、足太阴一侧隐白,热退或热降后,照前法灸四隅,一两次即愈。
二 疫痢的治疗法
阳热盛而来势急的疫痢,烧一阵,潮汗一阵,一日夜下痢一二十次,甚至三四十次,此时多为赭色粪汤,或有粘液的赤痢,且多无后重,仅腹痛一阵,里急下痢一次。为阳热在肠内发作,所以下赤痢,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与小肠心包三焦、又有君臣佐使关系,肠中疫痢发展,邪火上灼于心,传于心包、三焦,以致心悸、头晕、喉干、手颤。须先刮颈项五道,即风府至大椎外,风池至大杼,完骨至附分。背俞刮五道,除照前法三道外,刮附分至秩边左右二道。须刮至见青黑刮斑。再针风池、翳风、下关、脾俞、小肠俞、一侧足三里、一侧三阴交,则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阴、各经均受到调节。再在足阳明人迎脉轻挑一寸横宽的线,约七八针微出血;任脉的鸠尾挑六七针微出血;针一侧合谷、一侧内关,则手阳明、手厥阴经亦受到调节。待热稍退,而下痢已一日或一日以上者,稍让其头,即俟已成之病变粪便排下后,再灸四隅。老人加灸足三里,中年加灸梁坵。而下痢次数多者加灸长强,如呕吐者加灸中脘,须灸现深晕,胃脘有动静为止。二三次,或三四次下痢止而愈。倘大热昏迷,或热退较慢,则以七星针在手阳明一侧商阳、手太阳一侧少泽、足阳明一侧厉兑、足大阴一侧隐白,轻捶微出血,则热必显明下降。如头痛热极者,加挑两侧太阳如龙眼核大小一圈,约各八九针微出血,次髎左右各挑七八针微出血,有时一天可刮挑一二次,甚至二三次,则热降痛止。
小儿有先见痢者,有后见痢者,须特别注意。如先见痢而热甚者,先刮颈项三道,背俞五道,再针大杼、脾俞、中脘、一侧二间、一侧后谿,轻挑两侧至阴微见血。如起惊者、刮治、照前法点刺胸前背后外,以三星针轻捶商阳、中冲、少泽微出血,至阴、厉兑、隐白,亦轻捶出血,须先用左手指挤之发红,轻轻一捶即见血,如无三星针,以缝针轻轻一挑即见血,热可显著下降,可在挑前挑后试体温观察之。然后再照前法灸治,很快痊愈。如后见痢者,每每混乱诊断,如热甚起惊,抽搐不止,甚至五心厥冷,身现梅花斑,是脏腑变调,反映经络上。后头部及胸腹部灼热,而不下痢者,为疫痢发作,太阳热极上逆,病邪反不能下,最为险恶。小儿高热起惊,甚至中毒,多因此所致。须先刮治,要刮透,则必现青黑刮斑,且上重下轻,颜色显示大热上逆之征候。再刺背俞及四末解热,而四末可大胆的轻捶或轻挑出血,热即泻出。五六分钟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