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9年资料7 针灸治疗肠套叠
1959年资料7 针灸治疗肠套叠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肠套叠七例的初步经验介绍
浙江省瑞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陈自枢
过去西医文献上关于肠套叠的治疗,除了部份可以钡剂灌肠方法复位外,首先考虑的是手术治疗,我院历年来对肠套叠的处理,一向也是遵照这个原则进行的,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了伟大的整风和反右派斗争运动后,全体医务人员大大提高了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贯彻了党的中医政策,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之后,中西医真诚的团结合作起来,发扬了敢想敢说敢为的共产主义风格,敢于破除迷信,打破旧框子,于1958年12月份起先后对过去认为必需外科手术的七例肠套叠患者,大胆试用了针灸疗法,竟获得了五例整复成功的满意结果,不仅避免了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中西医务人员的思想也因此大大解放了,加强了对祖国医学遗产发掘、发扬的信心和决心。兹将七例针灸治疗情况叙述于下:
祖国医学文献复习
“肠套叠”是现代医学名词祖国医学书籍里找不到同样名词,但根据症状上来看,很与“症疝”之类相似。如沈氏尊生说:“症者征也,以腹中坚块按之应手,其痛形有可征验也。”巢氏病源说:“寒疝者阴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寒气盛也。”医学纲目说:“症瘕积块先于块上针之,甚者首尾各一针,针讫灸之,又灸足三里。”得效方说:“症瘕灸气海百壮,中脘二百壮,又诸疝取关元灸三七肚,大敦七壮。”这里可以看出祖国医学文献里已经记载着腹部疼痛和肿块是本病所必具的特征,同时记载着气海、关元等穴,确占重要治疗地位。
针灸方法概述
一、穴位选择:关元、气海、中脘、百会(单)、大敦、天枢、三阴交(双)为主穴。合谷、太冲、足三里、水分、阴交、小肠俞、大肠俞、胃俞为配穴。
二、操作方法:主要采取补法即重刺激法(大成之“烧山火法”),也配合泻法,刺激时使患者感明显酥麻重胀为度,否则效果不显,一般留针2小时,在留针中15分钟捻转一次,同时施行雀啄术,针后加艾捲条熏灸1小时。以后每隔12小时施针一次,灸亦一次,疼痛剧烈的每六小时一次,直至肿块完全消失后才停止针灸。
三、补泻法的适当配合;内经云:“虚则补之,实 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我们就是根据这个法则来抉择施针的补泻,如取关元、气海用补法,目的是解冲任之气滞。大敦用泻法,是为了疏洩肝气使之下行以止痛。三阴交用平补能温下焦以治寒冷,天枢先针后灸,用以治肠胃之寒气。中脘针灸并施,故能温中暖府。俞穴有帮助消化,且有益精气补脾肾之功。
疗效观察
我们自1958年12月23日起连续收容了七例肠套叠患者,全部经西医外科诊断确实后,再以针灸疗法试治,其中有2例未见效,由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依据主要是以下四项:(1)阵发周期性腹痛;(2)恶心或呕吐;(3)腹内腊肠样肿块;(4)粪便中有粘液和血液。前三项症状与体征为全部病例的共通症候,而有粘液血便者有四例(前一段时间,适我院X光机发生故障,故所有病例均未曾进行X光检查为一美中不足之事,但这些病例都较典型,并都是先经本院外科医师诊断确实,然后由针灸科医师施针,且其中二例曾经本院手术证实,故诊断上可无疑义),所有病例均住院,在中西医严密观察下进行,其详细诊疗情况见下表:
以上七例肠套叠患者都曾进行针灸疗法,其中五例全部经针灸整复治愈,避免了手术治疗。余二例因未获满意效果,故进行外科手术,如患孩娄育光,年仅三个月,套入肠段又过长(肛门诊时亦可触及套入段之肿块),且已坏死,显然非针灸适应症,经截除坏死肠段进行吻合后,次日情况恶化而死亡。患孩洪如金9岁,虽曾施行过针灸四次,但因不能合作,未能充分留针,只得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发现其套入之肠壁已部分整复,并发现肠壁及肠系膜循环较良好,只有轻度水肿现象,手术整复极易(如再坚持针灸也有完全整复可能),非过去在肠套叠手术中所发现套入部份之肠壁及肠系膜多半循环不良,色泽暗黑,至少有局部明显水肿现象者可比,故推测针灸治疗肠套叠,可能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改善肠子循环,促进肠蠕动而起整复作用。
以上用针灸整复治愈的五例中,最多针6次,灸6次,最少针2次,灸2次,平均针4次,灸3.6次。住院天数最长11天,最短3天,平均住院6.8天,以后积累足够经验还可缩短。
由以上病例中可以见出发病时间较短者;见效较速,如芦成余发病只半日,针3次灸2次,住院只三日即治愈出院。发病时间长的见效亦较慢,如周万松发病已10天,经针灸各6次,住院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