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槽绦虫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槽绦虫病

头槽绦虫病 头槽绦虫病病原为九江头槽绦虫和马口头槽绦虫。虫体带状,体长2O-250mm。头节有一明显的顶盘和2 个较深的吸沟;精巢球形,每个节片内有50-90个,分布在节片的两侧;阴道和阴茎共同开口在生殖腔内,生殖腔开口在节片背面中线后1/3的任何一点上。卵巢双瓣翼状,横列在节片后端1/4的中央处;子宫弯曲成“s”状,开口于节片中央腹面,在生殖孔之前;卵黄腺比精巢小,散布在节片的两侧,梅氏腺位于卵巢的两侧。 1.病原学:头槽绦虫的终末宿主为鱼类,中间宿主为剑水蚤,其中间发育阶段的钩球蚴被剑水蚤吞食,在剑水蚤体内发育为原尾蚴,鱼类吞食了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原尾蚴即在鱼体肠道内靠吸收鱼体的营养发育为成虫,成虫在鱼体内产卵,卵随寄主粪便一同落入水中孵成钩球蚴,继续被剑水蚤吞食。 头槽绦虫的生活史经过5个阶段。一条长150-200mm的虫体每次产卵达1万多粒。卵呈椭圆形,淡褐色,在尖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随寄主粪便一同落入水中,在水28℃-3O℃时,3-5天内孵成钩球蚴,l4℃-l5℃时需lO-28天才能孵化成钩球蚴。钩球蚴:呈圆形,后端有钩3 对,虫体上密布纤毛,生活时纤毛不断地颤动,孵化后约1天即停止颤动,在水中生活的时间约为2 天,在这期间,如不为剑水蚤吞食就死亡。原尾蚴:钩球蚴若被中间寄主刘氏中剑水蚤或温剑水蚤吞食后,穿过其消化道到达体腔,大约经5天发育为原尾蚴。原尾蚴体长形,尾端有一球形尾器,内尚有原来的小钩,前端4-5对穿刺腺,原尾蚴在中间寄主体内生活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剑水蚤的寿命。裂头蚴:感染了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草鱼鱼种吞食后,经过消化作用,剑水蚤破裂,原尾蚴即在肠内蠕动,脱下尾器,发育为裂头蚴。成虫:在水温28℃-29℃时,裂头蚴在小草鱼肠内经2l-23天达到性成熟,初次产卵。 2.流行特点:(1)宿主:头槽绦虫的终末宿主为鱼类,中间宿主为刘氏中剑水蚤。(2)传染来源与传播途径:鱼粪便中排出的卵在水体中发育,不感染其它生物,后被剑水蚤吞食,剑水蚤再被鱼类吞食,进入鱼体肠道才对鱼体造成危害,即头槽绦虫是沿食物链传播的。(3)流行现状:鱼类头槽绦虫病原流行于广东、广西,后传到江苏、贵州、湖北、福建、河南、东北等地,东欧一些国家也有关于它的报道。鱼类头槽绦虫寄生于草鱼、团头鲂、青鱼、鲢、鳙鱼、鲮鱼的肠内,以草鱼及团头鲂鱼种受害最为严重。草鱼在每年育苗初期即开始感染,而且在短期内大部分能发展到严重阶段。如在放养45天后,一尾40mm的草鱼,在肠内发现6个成虫和252个幼虫。尤其对越冬的草鱼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O%。草鱼在8mm以下受害最盛,当体长超出l0 mm时,感染率即开始下降。在2 龄以上的鱼体内只能偶然发现少数的头节和不成熟的个体,这与鱼在不同发育阶段摄食对象不同有关。 3症状及病理变化:头槽绦虫用它的头槽吸附在鱼的肠壁上, 靠节片吸收消化草鱼肠道内的营养, 造成肠管充血、发炎、营养不良, 发生恶性贫血(病鱼红细胞为96-248万个/ml,健康鱼则为304-408万个/ml),生长缓慢, 鱼体消瘦,当严重寄生时,鱼肠前段第一盘曲膨大成胃囊状,直径较正常增大约3倍,并使前肠壁异常扩张,形成皱襞萎缩,甚至可能造成肠壁穿孔, 头槽绦虫从肠道中溢出。此外,肠前段还出现慢性炎症,由于肠内密集虫体,造成机械堵塞。严重感染的小草鱼体重减轻,显得非常瘦弱,不摄食,体表的黑色素增加,离群至水面,口常张开(九江头槽绦虫引起的又叫“干口病”)。 4.诊断:剖开鱼腹,剪开前肠扩张部位,即可见白色带状虫体聚居。 5.防治方法: 1.用万分之五浓度的生石灰或万分之二浓度的漂白粉清塘,杀灭虫卵和剑水蚤,效果 较好。经清塘之后,切忌放人草鱼作“食水鱼”; 2.用9O%晶体敌百虫50g拌入500g面粉中混合制成药面进行投喂,连喂3-6 天; 3.每万尾鱼( 9cm) 用南瓜子250g研成粉与500g米糠拌匀投喂,连喂3天; 4.使君子2.5kg,葫芦金5kg,捣烂煮水成5-l0kg汁液,将汁液拌7.5-9kg米糠中, 连 喂4天,其中第2至第4天的药量减半; 5.别丁(双硫二氯酚)按与饵料1:400配制成药饵,以鱼体重量5%。投喂每天2次,连喂5天; 6. 丙硫咪唑,每千克鱼每天用40mg,拌饲,每天投喂2次,连喂3天; 7.每100kg鱼每天用中草药580g(贯众:土荆介:苏梗:苦楝树皮= 1 6:5:3:5)煎汁拌饲投喂,连喂6天。 8. 鱼类按50mg/kg吡喹酮制成药饵,一天一次,连用3天。 附:参考资料 李明锋,渔业致富指南-2002年5期 《水产动物病害学》,中国农业出版社,战文斌主编,2007-8 钱续,李玉孔,娄终玉,段玉蓉,中兽医医药杂志-1998年6期 唐电明,广西农业科学-1998年5期 刘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