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标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_王安石变法(标准课件)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经济方面 富国 均输法 青苗法 市易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 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卖出 限制…..国家收入也有所增加 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扩大了生产 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配合,减轻..增加了政府收入 要求发运使…情况,在…采购,节省… 影响: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自我检测: 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思想的措施?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仍然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措施 内容 作用 军事方面 强兵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2、 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减少了国家军费开支。 节省政府开支,提高了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武器产量增加, 质量也有改善 影响: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局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熙宁大捷 例: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消灭辽和西夏的政权,解除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败势力 措施 内 容 原因 作 用 教育方面 育才 科举改革 改革学校制度 3、 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改组太学 编纂教材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4,效果: 财政收入增加 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兴修水利,促进了发展 军事实力增强 取得很大成就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阅读“短暂的变法”思考? 变法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宋神宗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用人不当 5,最终结果: 失败 原因 6,教训: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且注意用人得当 标志: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激进 主要 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用人失当的问题 例: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帝 7,评价 1)王安石变法是地阶挽救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危机;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2)进步性: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社会发展 王安石勇于改革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错  误 太 皇 太 后 皇 太 后 宋 神 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列宁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同 背景 目的 性质 特点 结果 不同 中心内容 改革程度 历史地位 内在联系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整顿吏治 富国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⑴ 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 ⑵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 大地主,高利贷者。 封建国家 材料二?(苏轼说)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