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切线理论和移动平均线6.3
6.3切线理论 6.3.1趋势分析 1.趋势的定义 价格的波动方向. 2.趋势的方向 上升方向 下降方向 水平方向 3.趋势的类型 主要趋势 次要趋势 短暂趋势 6.3.2支撑线和压力线 1.定义和作用 支撑线:起阻止股价继续下跌的作用. 压力线(阻力线):起阻止价格继续下跌的作用. 2.支撑和压力的相互转化 6.4.1 移动平均线的种类 移动平均线主要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 1.短期线主要包括5日、10日、等均线, 2.中期线主要包括 月线(20日、 30日)、 季线(60日), 3.长期线主要包括 120日 250日 在这些均线中,常用的有5日、10日、20日、30日、60日、120日、250日等均线。 平均线可以看做是股价回档的买方防线,对股价起一种支撑作用,股价将再度上升,此时是买入信号,这就是平均线的助涨作用。同理,在下跌趋势中,下移中的平均线亦成为股价反弹的卖方防守线,对股价产生阻力作用,表示卖方力量强于买方,此时是卖出信号,这就是平均线的助跌作用。 (2)滞后性 * * * * 压力 支撑 6.4 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法是运用统计学上的原理,对过去一定时期的股价予以平均,来反映股价走势趋势的一种方法。 通过移动一个股价来计算过去一定时间股价的平均值,并依次绘成一条曲线,该曲线就称为移动平均线(MA)。 2.计算方法 移动平均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日、周、月等的收市价作为时间计算单位,其计算公式是: 算术平均线(MA) =(C1+C2+C3…+Cn)/n 其中C1…Cn表示某一时期内的收盘价总和,n表示天数之和。 3.移动平均线的特点 (1)助涨助跌性 移动平均线最基本的意义是其对股价走势起到一种助涨和助跌的作用,并对未来趋势作出判断。 图一(5,10,20天移动平均线组合) 图二(20,40,60天移动平均线组合) 图三(5,10 ,20 ,30 ,60 ,120 ,250天移动平均线组合) 4.葛兰维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 (A)买进法则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或向上延伸,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便是买进信号。 图一 图二 (2).移动平均线继续上升,股价一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很快又回升上去,此时也是买进时机。 图一 图二 (3).股价从高位向移动平均线下跌,但尚未跌破上升中的移动平均线又再度上升,此时也是买进信号。 图一 图二 (4).移动平均线处于下跌趋势之中,且股价急剧下挫远离移动平均线,使两者负乖离过大,这时股价很可能由于跌势过速会在短期内反弹至移动平均线附近,这处亦是买进时机。 图一 图二 (B)卖出法则 (1).移动平均线由上升转平和开始下跌,而股价跌破移动平均线时便是卖出信号。 图一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小尺度生态用地规划方法.pdf
- 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解决对策.doc
- 中庸-全文.pdf
- 中式装修-品位与格调相结合的表现.doc
- 中文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正文结构差异比较.ppt
- 中文Word 2003的应用.ppt
- 中日近代化结局的异同.doc
- 中班运动区安排.doc
- 中特讨论题.ppt
- 中科院英语真题 2009-01-03.doc
- 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讨论文.docx
- 宜华企业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整版.docx
-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趋势与挑战论文.docx
- 2025年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自我认知的关系探讨论文.docx
- 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汇编.docx
- 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最新.docx
- 学科基本技能培养的关键因素探讨论文.docx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pdf
- 高中课程与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