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和孔径分布-2.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催化剂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BET surface Area and Pore Distribution 催化剂的宏观结构 物理吸附理论 比表面积计算 孔容和孔径分布计算 基本内容 一、催化剂的宏观结构 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影响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强度和寿命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是表征其催化性能的重要参数,二者都可以由物理吸附来测定。 R=rsSgf      rs -单位表面上的反应速率 Sg-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f-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 硅酸铝表面积与二甲基丁烷 转化率的影响 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 二、物理吸附理论简单介绍 1) 吸附现象及其描述 T=常数, α=f(P) 称为吸附等温线 P=常数,α=f(T) 称为吸附等压线 α=常数,P= f(T) 称为吸附等量线 等温吸附线的Brunauer分类 Ⅰ型等温线 单分子层可逆吸附 Ⅱ型等温线 无孔或大孔固体多分子层吸附过程 Ⅲ型等温线 水蒸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Ⅳ型等温线 中孔固体普遍出现的吸附行为 Ⅴ型等温线 很少见,并且很难理解 Ⅵ型等温线 均匀固体表面的等温吸附线 2) 吸附等温方程 单分子层吸附方程(兰格缪尔等温方程) 模型的基本假定是: (1)吸附表面在能量上是均匀的,即各吸附位具有相同能量; (2)被吸附分子间的作用力可略去不计, (3)属单层吸附,且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质点, (4)吸附是可逆的。 吸附速率=KaP (1- θ) 脱附速度=Kdθ θ为覆盖度 1-θ为表面空位 若一分子占据一个吸附位上 A + * = A* 达到平衡时, KaP (1- θ) =Kdθ θ = KaP/(KaP+ Kd) θ =V/Vm 多分子层等温吸附方程(BET) Brunauer、Emmett和Teller提出了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吸附等温方程,通常称为BET方程。 BET模型假定: (1)吸附表面在能量上是均匀的,即各吸附位具有相同能量; (2)被吸附分子间的作用力可略去不计; (3)固体吸附剂对吸附质——气体的吸附可以是多层的,第一层未饱和吸附 时就可有第二层、第三层等开始吸附,因此各吸附层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 (4)自第二层开始至第n层(n→∞),各层的吸附热都等于吸附质的液化热。 S0, S1,S2···Si ···分别为覆盖第0、1、2、 ···、i ···层暴露的表面积。平衡时,各层面积的增加和减少相等,各S均为定值。 BET等温吸附方程推导 对第0层,Rads=Rdes a1PS0=d1S1exp(-q1/RT) P为平衡压力, q1为第一层的吸附热,a,d为常数 同样,对第一层,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a1PS0+ d2S2exp(-q2/RT) =d1S1exp(-q1/RT)+ a2PS1 使S1增加 使S1减小 a2PS1=d2S2exp(-q2/RT) 联立以上两式 同理,对i-1层, aiPSi-1=diSiexp(-qi/RT) ··· ··· ··· 由模型基本假定: q2=q3=···=qi···=q(吸附质的液化热) a2/d2=a3/d3= ···=g 令y= a1P/d1exp(-q1/RT)=S1/S0 x=aiP/diexp(-q/RT)=Si/Si-1 S1=yS0; S2=xS1=xyS0; S3=xS2=x2yS0 ··· ··· ··· 令C=y/x Si=xSi-1=xi-1yS0 Si=CxiS0 若催化剂的总面积为S,则 Si=aiP/diexp(qi/RT)Si-1 若令吸附气体的总体积为V,则 V0为单位催化剂面积吸附单层分子气体的体积 Vm=V0S Vm单层饱和吸附量 Si=CxiS0 借助两个数学公式 X=1时,V=∞;而当P=P0时,将发生凝聚,V=∞。因此,x=P/P0 X1 三、比表面积的计算 每克固体吸附剂(包括催化剂)的总表面积为比表面(积),以符号Sg表尔。 Vm=1/(斜率+截距) Sg= Vm/22414×NA × Am ×10-18 若以氮气为吸附质,则Am=0.162nm2 Vm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NA =6.02 ×1023 Am吸附分子在吸附剂上占据的表面积 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催化剂的吸附实验数据用BET作图时的直线范围一般是在P/P0 0.05-0.35 Sg= 4.353Vm m2/g 不同C值时BET方程的曲线形状 随C值的增加,曲线在V/Vm=1处的弯曲越来越接近直角。 C值对BET方程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使得第一层吸附分子在表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