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浅谈新媒体文化建构之意义与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浅谈新媒体文化建构之意义与方法

20 11 年第 10 期(综合研究) 浅谈新媒体文化建构之意义与方法* 胡 敏 杨 佳 [摘 要] 新媒体文化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新媒体为载体、 以新媒体表达方式为基本表征的现代社会 特有的文化现象。发展新媒体文化是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目前社会文化供给与人们的巨大文化需求矛盾的必由 之路。文章对新媒体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做了简要概括,并对新媒体文化建构的意义和方法做了简要探讨。 [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体文化 一、何谓新媒体文化 大众传播媒体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 要讨论新媒体文化,首先得说说新媒体。关于新 化系统,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个体系、媒体运作 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方式及其中的符号、 意义和价值观。简单地说媒体文 本文所指的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基础的、非线性传播的、 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 以媒体表达方式为基本表征 能够实现交互具有互联传播特性的传播方式和组织机 的现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现代社会重要的 构,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部分的数字电视 文化存在方式。套用这个概念,我们不妨把新媒体文 和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之所以 “新”,是因为它具备了 化定义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新媒体为载体、 以新 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特点,从技术上看,数字、 互 媒体表达方式为基本表征的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联、 非线性是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从传播过程看, 具体来说,包括网络文学、短信文学、手机音乐、手 “去中心化”, “碎片化” 和 “分众化” 是新媒体与传 机电影等表现形式。有人说新媒体文化的特点是流行 统媒体最大的区别。 性、消费性、娱乐性、开放性、非中心、融合性,应 所谓媒体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 当说这些特点是由新媒体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2 三、结论及建议 第三,学生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认识比较模糊。 通过对影响应届生报考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主、客 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面向应届生招生的时间不长,加 观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届生对报考全日制专业 上多数人对专业硕士片面的评价,就容易使学生对专 硕士表现冷淡这一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彻 业硕士的各个方面产生怀疑。对此,社会媒体有责任 底地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向公众全面介绍全日制专业硕士,在研究生招生过程 第一,高校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意义认识不够, 中,高校也应主动向考生宣传和解释专业硕士,从而 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高校承担着专业硕 消除学生对专业硕士认识上的误区。从学生的角度来 士的培养任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 看,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做出选择,而 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在思想观念上对专业硕士有着充 不应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分的认识,真正做到对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一视同 仁。高校要严格制定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提供更多 的实践课程,切实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只有保 参考文献: 证了专业硕士的地位和培养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 1] 王莉华. 多元化的美国专业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