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安全与外交期末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边安全与外交期末资料概要

周边安全期末资料包围圈中国拥有1.8万里的漫长海岸线和长达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毗邻国家众多,同时,在历史与现实中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存有领土纠葛与安全困境的问题,在冷战时期,美国曾充分利用我国地缘政治的这一特点,在中国周边建立起月形包围圈。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将亚太政策的重心放在了遏阻“亚洲共产主义扩张”上面,逐步形成了从日本、南朝鲜(今韩国)、台湾到东南亚的“一条线”的战略构想。从1951年到1955年,美国先后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台湾等,签订了《美日安全条约》、《美菲条约》、《美、澳、新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构建起了主要针对中国的亚太军事体系,即所谓“新月型包围圈”。斯派克曼和马汉的“边缘地带”和“海权论”地缘政治学说,认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和海洋交通枢纽区域,谁就能统治大陆。强调控制大陆边缘地带和海洋交通枢纽的战略意义。斯派克曼认为,欧亚沿海陆地(麦金德叫做“边界新月带”,包括欧洲近海地区、中东、印度、东南亚、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富饶,能利用内海航线。将是控制世界的锁钥。在英国学者麦金德的“陆权论”中,中亚被看成是欧亚大陆轴心地带的中枢,是控制欧亚大陆的关键地区,而欧亚内陆是世界政治的枢纽地区。他提醒人们,统治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陆地的心脏将是控制世界的基础。麦金德认为,陆地大国(不管是俄国、德国,还是中国)完全有可能控制这个枢纽地区,对海洋世界进行翼侧包围。美国的战略调整表明,“边缘地带理论”、“海权论”及“陆权论”的地缘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正在被美国运用于新时期的安全战略中。美国与亚洲大陆周边国家缔结防御条约,组建政治军事同盟,控制了整个亚洲东部(即从东北部到东南部的边缘地带)美国通过在韩国和日本驻军,发展同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包括军事安全关系),以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联盟与安全合作关系,构筑了一条弧形的遏制中国的岛链军事体系,美军甚至重返菲律宾的克拉克、苏比克军事基地和谋求在新加坡建立海军基地。美国从东北亚到东南亚对中国实行近距离遏制,直接影响了中国在东部海洋方向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利益。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陆地方向,美国在冷战期间对此地的影响极为有限。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国不断加紧向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地区渗透和扩张,大大加强了在上述地区的力量存在和战略影响,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冬急西缓”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与印度正在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军事安全关系,利用印度牵制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美国还大力发展同蒙古的军事合作关系,对蒙古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与经济援助,从而使其影响扩张到中国正北方向。C形战略包围圈:C形包围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海陆并进,海上包围圈以日本为起点、印度为终点,陆地包围圈以印度为起点、中亚为终点,由海到陆形成了一个C形包围圈。冷战结束后,美国由战略守势转入战略攻势,其最大成果,就是进入了历史上不曾涉足的中亚地区。同时,美国积极拉拢印度和蒙古,插手南中国海争端,加上早在1950年代就建立起来的第一、二岛链封堵线,美国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C形”战略布势,有人把它称之为“C形包围圈”或“弧形包围圈”。现在中国面临的这个“C形包围圈”是个三位一体的圈子,中国与周边不可避免会闹别扭,这种摩擦可能来自冷战思维,也可能来自发展过程中的碰撞,或者对不同文明的不同理解导致的误读。中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协调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这也是争取和平发展机遇的一种办法。环形战略包围圈:在C形战略包围圈上延伸,环顾中国四周,东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有越南、菲律宾、印尼,西南有印度,西游阿富汗的北约与美国驻军,基本上中国已处于美国的环形战略包围圈之中。俄罗斯东向战略俄“东向”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压”日本,“拴”韩国,与美国“争”其他国家。  当前,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频频推出强力军事动作,大有与美国一争天下之势。俄军事上的这种态势与其十多年前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的“无所作为”相比,可谓大相径庭。这主要是因为它目前在亚太地区推行的是一个具有进攻性的“东向”军事战略。  北约东扩逼俄罗斯转向“东方”求发展。俄罗斯在军事上先是推行“纯防御”战略,后不得不改为“积极防御”战略。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军事压力,俄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推出了“现实遏制”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俄罗斯开始重视提升军力。  随着北约的不断东扩以及北约空袭南联盟,俄罗斯却表现出无所作为。这让俄军事威信扫地,其大国地位严重削弱,也使得俄罗斯无法向欧洲地区发展。  面对北约的巨大压力,俄罗斯不得不将其发展目光转向亚洲。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维持与北约处于战略平衡的前提下,俄在亚太地区开始推行其“东向”军事战略。这一战略既是俄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与稳定其国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