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音中长大的产品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杂音中长大的产品人

在杂音中成长的产品人 所有产品的思路,首先是“用户价值”,“用户价值” = 用户 + 价值。要明确用户价值,首先要明确“要面对什么样的用户”,然后才能明确“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没有对“用户”的辨别能力,不明确你的用户是谁,就无法分析用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定义“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按照产品人员接触的远近把用户分类,顺序如下:“同事用户” 》 “同行用户” 》 “极端(感受极差或极好)用户” 》 “活跃用户” 》“沉默用户”。往往,沉默的是绝大多数,但产品人员对他们的感触却最小。 拿用户讲出来“声音”来说。“同事用户”、“同行用户”、“极端用户”、“活跃用户”的确很重要,但由于这些人都是特殊用户,他们反馈出来的声音必须进行充分的“清洗”后才能采纳。产品人员更应该做的是去找到更多“沉默用户”的声音,因为他们才是你的绝大多数。 举几个例子: (在举例之前我先说一个前提观点,如果你不认可,请不要继续往下看: “ 不追求利润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任何企业都需要去追逐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可以让股东更满意的利润。只要是在保证“用户价值”的基础之上,一切都无可厚非。” ) 1、Apple 很多人骂Apple高傲,不少开发者说苹果太封闭了,太不开放。 Apple在“App Store 审核方针”这么写: # App Store 里已有超过 25 万个应用。我们不需要更多演示放屁声音的软件了。如果你的软件没什么用,或者不能提供一些最新的乐趣,它可能不会被通过。 # 我们会拒绝任何我们认为已经越界的内容或行为。那么你会问,界线在哪儿?嗯,最高法院的法官曾经说过「当我看见的时候,我就会知道」(I’ll know it when I see it.) 。并且我们还认为,当你越过界线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知道。 #如果你的软件是只花几天时间草草拼凑的作品,或者你开发这个软件只是为了实验,让你在同学面前显得与众不同,那么,请你也做好被拒绝的准备。我们有很多认真的开发者和开发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高质量应用被很多业余作品环绕。 威武到一塌糊涂! 满纸都明晃晃的写着:不符合我用户价值的东西,滚蛋!我们不会对你客气的。 在中国,这样平台会不会被开放者们天天游行? 2、百度 作为搜索引擎企业,百度一直在“公正”和“商业”之间进行博弈。但无论如何,一切都建立在“让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至上,因为这是百度最大的“用户价值”。 这几年,百度一直被很多很多的“同行用户”骂做“站内搜索”,说百度搞垄断,拦截流量。比如你搜索“感冒发烧”会发现前边四条结果分别来自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现如今,百度搞“开放平台”,又被骂做是“制造流量黑洞”。 站内搜索怎么了? 只要给的东西是用户想要的,SO TM WHAT ? 流量黑洞怎么了?只要给用户提供了他们更需要的结果,SO TM WHAT? 只要没有损害用户的价值,让该骂的人骂去吧。 关于百度:不管他对站长怎么样,至少人家在很多事情上并不是以牺牲用户价值为前提,而是为了更好的“让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联合站长去盘剥用户,要更合适些。 关于流量黑洞:互联网发展到如今这个状态,如果一个站长还是必须要靠流量而活着,不去关注产品和内容本身,最终因为没人施舍给他流量,或者不能再骗到流量而饿死,活该! 关于马太效应:互联网作为一个创新的快速变化的领域,他没有游戏规则,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颠覆”。后者可以靠改变游戏规则来颠覆前者,不管前者有多么庞大。Google超越了Yahoo!靠的是改变游戏规则,颠覆;Facebook可以挑战Google靠的是改变游戏规则,颠覆;Twitter可以站出来,靠的是改变游戏玩法,颠覆。 这是一个压根就不需要“垄断法”的领域,也是“马太效应”天生的坟墓。 在互联网这个领域,真的不应该担心什么“马太效应”,把这份担心拿去关注“创新”一定会更有益处。 3、某商场 柜台,免费;商场门口有个问答中心(搜索),根据顾客的提出需求给他建议该去的店铺,免费;商场里还有很多各式各样拉客的广告位,收费。 实质是一个“工具平台+营销平台”。 未曾想,免费用着摊位的人天天骂着:“你们以前广告位拉来一个人收一钱银子,去年拉一个人一钱半,现在太贵了,二钱”。天啦,也不好好看看,别的地方现在拉一个人一两银子呢(线下广告更贵)。又没逼你非得找我拉人,商场是开放的,柜台是免费的,有本事你自己去外面拉人啊,你拉来人商场还贴钱给你呢。 活像一堆天天等着救济游手好闲的氓流,突然一天,施主给少了,氓流们不愿意了,骂施舍的人没良心,没道德。实在可笑,实在剽悍。 更可笑的是:原来商场门口那个免费问答中心给顾客的建议原则是:谁家生意做的多信誉好,给谁引导去的人越多。 但顾客一直说生活做的多不一定好,人品(服务)更重要。于是商场变了一下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