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劳动体会
农村劳动体会
篇一:XX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XX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专业: 班级:姓名:杜传胜 学号:1046004452152
摘要:为全面摸清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我乡立即召开会议,抽调相关干部,由一名副职领导带队,包村干部负责对全乡11个行政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转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通过认真调查和仔细分析,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资源;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统筹就业。
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1606人,3014户,劳动力人数7370人,其中16—30岁2580人、31—50岁3317人、51—60岁1473人。今年已转移4252人,其中男2552人、女1700人。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一)总体基本情况
此次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遍及全市三区两县44个乡(镇)386个村,农村劳动力240095人。其中:男性129179人,占总数53.80%;女性110916人,占总数46.20%。
1、年龄分布:35岁以下126394人,占总人数的52.64%。其中:16-17岁5274人,占2.19%;18-25岁43768人,占18.23%;26-35岁77352人,占32.22%。大于36岁113701人,占总人数的47.36%。其中:36-45岁78067人,占32.52%;46-50岁33470人,占13.94%。
2、地区分布:东区5368人,占总数2.24%。其中:男性2557人,女性2811人。西区5767人,占总数2.40%。其中:男性2937人,女性2830人。仁和区61898人,占总数25.78%。其中:男性33721人,女性28177人。米易县81732人,占总数34.04%。其中:男性44035人,女性37697人。盐边县85330人,占总数35.54%。其中:男性45929人,女性39401人。
3、文化结构分布:大专及以上文化919人,高中文化9130人,初中文化121048人,小学文化98771人,小学以下10227人,分别占总数的0.38%,3.8%,50.56%,41%,4.26%。
4、产业结构分布:从事第一产业175632人,占总数73.15%;第二产业31407人,占总数13.08%;第三产业24252人,占总数10.10%;在家闲业8844人,占总数3.68%。
5、就业技能和就业意愿分布:44328人具备专业职业技能,占总数18.46%;
46814人有明确的求职择业意向,占总数19.50%;73071人对提高劳动技能有明确专业意向,占总数30.43%。
(二)转移基本情况
1、转移去向和地区分布:全市农村劳动力共转移5565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18%。其中:市内转移33404人,占转移总数的60.02%;市外转移22255人,占转移总数的39.98%。东区转移2227人,占本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49%;西区转移1829人,占本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71%;仁和区转移16516人,占本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6.68%;米易县转移9055人,占本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08%;盐边县转移26032人,占本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51%。
2、转移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分布:男性39106人,占转移总数的70.26%。其中:16-35岁29332人,占转移总数的52.70%;36-55岁9774人,占转移总数的17.56%。女性16553人,占转移总数的29.74%。其中:16-35岁12612人,占转移总数的22.66%;36-50岁3941人,占转移总数的7.08%。小学文化11335人,占转移总数的20.37%;初中文化37890人,占转移总数的68.08%;高中及以上文化6434人,占转移总数的11.56%。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分析
1、资源相对分散,总量分布不平衡。我市农村劳动力的95.36%分布在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7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75%的农村劳动力居住地远离城区,交通、通讯不便。东、西区分别有一个镇的农村劳动力,仅占总数的4.64%,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2、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半径小。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0.38% ,95.82%农村劳动力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从转移就业情况看,高中以上文化转移率高达64.03%,初中文化转移率次之为31.30% ,小学文化转移率最低仅为11.48%。可见文化素质越高,就业空间越大。
3、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占到了85.16%。其中,在第一产业中,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