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纲要观察工具周文叶_5440660课件
二、课程纲要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地方课程方案 学生获得的经验 学校层面要怎么做? 课堂层面要怎么做? 制订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实施基于标 准的有效教学 学期/模块课程纲要 主题/课时教案/学案 《学科课程标准》 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 学期/模块课程纲要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纲要》 教师 进度 课文 学生 活动 课程 学期/模块课程纲要 我怎样带他们去? 一 致 性 “ 课程纲要”是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现一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 还有哪些问题? 问题分享 1.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什么关系? 2.课程纲要和教学进度表的本质区别? 3.像数学学科一个学期的知识点这么多,如何写学期课程目标? 4.像语文学科,课标中的目标很笼统,如何写学期课程目标? 5.课程实施部分要写什么样的内容? 6.具体点,“一致性”如何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份好的课程纲要是怎样的? (至少四句) 《学科学期/模块课程纲要》评价要点 目标 源于课标和学生研究; 呈现关键结果,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叙写规范。 内容 第一课时分享纲要; 教材处理依据目标、学情和条件; 课时安排合理。 实施 教与学的方法与目标匹配; 学习方式多样; 学科化、本学期/模块化。 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式与目标匹配; 成绩结构及来源合理清晰; 结果处理合理清晰。 一 致 性 背景 该课程的知识地位及关系; 学生已有相关知识与认知特点。 为什么? 为什么同一学科同一学期的纲要存在很大的差异? 为什么不同年级的课程纲要,呈现的目标有些是相同的? 对问题的思考 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定位、一致性 Eg.课标-学段-学期-单元-课时 精致思维:不可替代性、独特性 eg.课程目标:不同学期课程目标的区别 eg.课程实施:针对目标,结合内容,本学期将要实施的重要活动、事件。 目标及其层级结构 教育目的:公民素养、 共通能力 课程标准/学科目标:学科总目标 学段目标 学期/模块目标 单元/主题目标 课时/活动目标 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规定了学生应知与应会的内容。 一 致 性! 实现一致性的关键问题 明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 学科本质观在本学期的体现 本学期和其他学期的关系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学情、校情 关键结果(big idea) 致谢 希望今天的分享与讨论对大家理解这两个专题有帮助。 周文叶wenyezhou@126.com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 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 * 课堂观察工具课程纲要 周文叶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 wenyezhou@126.com 程 序 相关知识回顾 自评、互评 互相交流 主持人小结 一、课堂观察工具 开发/运用观察记录工具 还有哪些问题? 问题分享 1.常用的观察点有哪些? 2.如何全面、客观地分解次级概念? 3.只能用“纯证据”来推断? 4.很难记录的东西是否属于课堂观察的一部分? 5.课堂教学评价表和课堂观察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6.观察内容如何与实际评课相联系?因为评是全方面的评,而观察点就一个。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 它只能观察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只是一种归纳的方法。 它只能聚焦在某一个问题/点上,而不是“整体”观察,因此不能做所谓的整体评价。如果要做到“相对整体”,合作观察。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份好的课堂观察工具是怎样的? (至少三句) 课堂观察工具评议框架 合目的 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 研究是否有价值或意义? 证据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匹配? 是否关注到研究伦理上的问题? ?合逻辑 涉及的证据变量框架是否符合演绎或归纳的方法要求? 涉及的证据在分类的逻辑上是否保持一致? 涉及的证据之间有无存在交叉、重叠、遗漏等问题? 涉及的证据是否都有可记录、可解释的行为表征? 合好用 是否适合教师本人的记录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是否考虑到使用时在情境方面的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大脑》教学设计.docx
- 贵州省2024年高三年级4月适应性考试 地理试卷.docx
- GEUPS维护及故障讲课文档.ppt VIP
- 触摸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docx VIP
-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docx
- 年产50吨瑞舒伐他汀钙、5吨匹伐他汀钙、50吨恩格列净、50吨恩格列净中间体EM1、5吨贝曲西班马来酸盐、200吨阿托伐他汀中间体B-4、200吨瑞舒伐他汀中间体D-1等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六年级美术上册《劳动最光荣》课件.ppt
- 抖音直播间1000个违禁词(一举夺葵版).docx
-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控制指标及水质调整措施.pdf VIP
- 《论语》论仁、孝、君子、教育.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