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展开.doc

国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展开.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展开 第一讲 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 1.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2.语文教学设计的双重扭曲:以《背影》为例 3.介绍国外正式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和课后反思表 4.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环节 ? ?广大老师是想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大规模的、长时期的、集团性的。 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 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 ?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 ? 正式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 1.对该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2.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 3.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 4.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学区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 5.这些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相联系的? 6.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7.在这一领域,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8.你上课需要哪些教学器具(列举)? 9.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价程序是什么? 10.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 课后反思表 1.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参与了教学活动? 2.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 3.在教学中,我是不是改变了我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 4.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我会在教学时做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5.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这样应该反映本班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你对学生提供的反馈。 ?合宜的教学内容 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根据学情 ?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组织“学的活动”;“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 案例:《竹影》教学课例及分析。 讨论: 1.请用箭头画“教师,学生,教材(课程)的关系图”,并相互讨论。 2.根据提示,说明第二堂课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相互交流。 作业: 1.录自己的一堂课(录音笔等),写成课堂教学实录(最好不要修改),挂在课程的交流平台。 2.阅读课堂交流平台上的课堂教学实录至少三则,并对其中一则进行分析。500字左右,挂在课程的交流平台。 资料:王荣生、许志先《语文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调查及分析》《语文学习》2004-01 ??????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语文学习》2005-05//2005-06 ??????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二讲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1.概念: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 2.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 3.名课研习:支玉恒《只有一个地球》 4.课例讨论:《柳永 蝶恋花》《七根火柴》《清塘荷韵》 ? 1.概念: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 “从稍微狭窄一点的意义上来说,阅读意味着它是对某一特定文本进行解码和解释的具体而自愿的行为。” 《作为话语的新闻》P145??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 ?阅读能力是具体的 “阅读方法”是什么呢? 阅读方法,也就是“怎么读”,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战略的——阅读取向:阅读姿态、阅读样式 ?战术的——阅读方法:在哪里、读什么 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的,具有战略意味,我们在上面用“阅读取向”来指称。阅读取向由阅读目的(动机)、文本体式等决定,表现为一种特定的阅读样式,或称解读模式(惯例)。 第二个层面是微观的,具有战术的意味,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方法”,实际上是在某一特定取向下阅读什么的问题。 阅读能力=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哪一种阅读:抱着什么目的,怎样看待文本? ?如何阅读:在文本的什么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 比如诗歌,孙绍振批评过某高考卷中的一道“诗歌鉴赏”题,该题要求学生指出对一首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文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以前”。孙先生说,“显然,这是超越了时间和场景的具体性的,确定时间根本没有意义,暴露出命题者对诗歌理念上的外行:抒情诗与散文不同之处,就是它是高度概括的,超越具体时间的确定性,有利于它的深邃概括。”这里所说的“诗歌理念”,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读法”——在诗歌中的“时间”里读什么。 再比如现代小说,萨之山点评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第一段旁点道:“请注意叙述语言,这是以一个十八岁男孩的感知和口吻来叙述的,有些夸大其词和虚张声势,如‘迎风飘飘’、‘定居’,掩饰着对陌生的‘成人世界’的复杂心态。” 这就是“读法”——在小说的什么地方读出什么东西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