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理论11.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游戏理论11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德国 席勒 F·Schiller;英国 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理论观点: 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级生物生存能力更强,并有维持生存之外的剩余精力,游戏是一种出路。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耗费的精力较少,较多的富余精力必须从体内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锅那样会爆炸,游戏便是宣泄剩余精力、保持健康的最佳通道。 2.松弛说 代表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帕特里克Patrick 理论观点: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放松自己,消除疲劳,就产生了游戏。游戏不是发泄剩余精力,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 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难于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很容易产生疲劳,需要游戏来使自己得以轻松和恢复精力。 3.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德国 格鲁斯 K·Gross 理论观点: 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未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生活准备阶段。 这就要求在天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适应“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 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升华本能、演练生活的手段。 4.生 长 说 代表人:美国 阿普利登Appleton;奇尔摩Gilmore 理论观点: 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生长性手段。 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而生长。 5.复演说 代表人:美国 霍尔 G·S·Hall 理论观点: 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 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对从太古时代到文明社会之行为发展的复演活动。 6.成 熟 说 代表人:荷兰 敦代克 F·Buytendijk 理论观点: 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种潜在的内部力量的驱动下完成的,不需要游戏做准备、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 游戏不是练习,是儿童幼稚动力一般特点的表现。游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由于年幼才有游戏,而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 (二)现代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2.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4.游戏的觉醒理论 5.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1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代表人之一: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 理论观点: 人格的三个组成部分 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而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在人类社会中是受到压抑不能随意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压抑如果找不到一条出路便会导致精神分裂。游戏便是解决内在心理矛盾和冲突的途径。 又称发泄论或补偿说 代表人物之二: 伯勒 Peller 理论观点: 系统分析了儿童在游戏中经常扮演的角色以及支配这种扮演的动机 2.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代表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 Piaget) 理论观点: 游戏的认知本质;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儿童游戏的类型与发生发展 (1)感知运动时期游戏的发生与发展:0-2岁 练习性游戏 (2)前运算时期游戏的发生与发展:2-7岁 象征性游戏 (3)具体运算时期游戏的发生与发展:7-12岁 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的概念 高级心理机能的概念及高级心理机能的 (二)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 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 强调成人的教育游戏,,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代表人之一: 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 理论观点: 游戏的发生:游戏的实质就是愿望的满足 游戏活动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景”,表现在幼儿把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游戏的发展价值: (1)游戏能促进儿童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代表人之二: 前苏联心理学家 艾里康宁 理论观点: 角色游戏的社会起源 通过对玩具起源的分析,认为游戏就其起源和本质来说是”社会性“的,是和儿童生活一定社会条件有关的,而不是由某种内部的天赋本能所决定的。 角色游戏的个体起源 是儿童与成人之间关系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结果。 游戏中角色的发展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影响 (1)与皮亚杰游戏理论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 ◆皮亚杰是把象征的发展看做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是儿童与客体直接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家则把这一过程看做是成人教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