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中国奥林匹克运动
清末民初中国奥林匹克运动 在晚清民初社会剧烈的变革中,兴起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宣传的日渐深入和广泛,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提出了参加奥运会的要求,虽然,这一切是那样的艰难和漫长,但中国人最终还是在1932年派出了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运动会,回答了拷问中国人自尊的第一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传入
由于清廷的内忧外患,以及对外洋事物天生的警惕性,中国没能参加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的传人也并非一帆风顺。这就延迟了中国人通过奥运会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时间,推迟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进程,因为中国人最初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也是通过奥运会来了解的
1895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发起人顾拜旦曾致函李鸿章,劝说其参加首届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筹备委员会也曾于同年8月16日通过各国大使向中国转发了邀请书。由于当时的清廷风雨飘摇,不知奥运会为何物,未加理睬,中国第一次与奥运会擦肩而过。只是很少的几个中国人知道世界上还有奥运会这项活动
1900年,这年农历六月第67册的《中西教会报》上,已有了关于巴黎召开第二届奥运会的消息报道。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上也报道了第三届奥运会的消息。但由于这两届奥运会规模较小,影响不大,加之当时中国民众对现代体育了解较少,未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1907年以后,随着世界奥运会的发展,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人士开始在社会上宣传奥林匹克运动会。10月24日,著名体育家、教育家张柏苓先生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的演说中热烈呼吁中国加紧准备,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奥运会开始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1908年一些报刊报道了即将召开的第四届奥运会的消息,称再过几个星期伦敦将举行一次盛大的奥运会,世界上没有一个运动会能与奥运会相比。比赛前夕,一位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在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刊《天津青年》上发表了署名为《竞技运动》的文章,提出了长久拷问中国人自尊的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10月,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第六届学校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幻灯机放映了奥运会的盛况,并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了与会者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
1910年,中国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于10月18~22日在南京劝业会会场筹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名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简称“全国学界运动会”。它是中国第一次以奥运会模式和内容为榜样举行的运动会,甚至连贸易博览会同时举行这一点,也和当时的奥运会相同;它是第一次跨省、区举行的具有全国比赛意义的运动会;它以空前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中国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理想,使中国体育从此开始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国际体育接轨,至此奥运会在中国被广泛理解、接受和传播
但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发生联系,还是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开幕之前。运动会开幕前不久,担任大会组织工作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接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一封电报,建议取消“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奥林匹克”字样,表示“承认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其东方支部。将来万国运动会总干事部中国得派代表参加会议;下次万国运动会时,中国亦得派运动家前往预赛”。然而,燃遍欧洲大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不但使中国人实现奥林匹克之梦的希望又一次破灭,而且也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刚刚建立的联系。以至1922年中国才又以“中华业余运动联合”的名义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联系。但由于中国事后并未实际参加奥运会和奥委会的活动,而且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也在1924年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所取代,以至于到洛杉矶奥运会前一年即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才再一次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接纳
二、奥林匹克运动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为一个国际化新事物的传人,奥运会对晚清民初中国社会的影响势必是潜移默化和广泛的,特别是对近代体育的影响更为显著
随着奥运会的传人,加速了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促使现代体育从学校走向社会,并促进了以奥运会为中心的竞赛制度形成。随着奥运会在中国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教育行政部门逐渐开始关注体育教育。1915年教育部门提出了“春秋两季,宜酌开学校运动会”。并由过去的不开体育课发展到后来的官办学校也逐渐建立了各种运动部和运动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使以“兵式体操”为主盼体育课和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在学校并存。从1913年到1934年间,由北京体育竞进会和后来的华北体育联合会主办的华北运动会前后共举办了18届之多。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