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阙也教案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阙也教案1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月,阙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古代神话对天地“缺中寓美”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分析理解导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月”“花”等形象,了解事物缺陷是常态的存在 重点 感知中国古代神话对天地“缺中寓美”的解释 难点 品读“月”“花”等形象,了解事物缺陷是常态的存在,感悟人生只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就没有什么不完美的思想。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2`) 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我们能以读书的名义相聚在花前月下,沐浴朗朗清辉,品评漫漫人生。本课,我们不带任何考试的功利色彩一起品读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佳作《月,阙也》。(板书课题。)   1、有人知道“阙”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介绍“月,阙也”的出处:     2、作者对“月,阙也”这样一个解释是怎样的态度?   “着迷”、“爱上缺的境界”   3、月之阙能让作者“着迷”甚至“爱上”一定有着无穷的魅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注意思考:月之阙引起了作者怎样的联想和人生的感悟?张晓风,笔名有晓风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等。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1、诵读并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明确:   联想到古中国神话蕴涵着“天残地缺”的说法。   感悟到人生不必苛求完美,人生的缺陷与美满都是美丽的,都应坦然接受。   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任何时候都能感受生活的美,欣赏到生活的乐趣。   (学生只要粗略说出感悟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三、品读天地——缺中寓美   过渡语:在中国的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现在我们首先来解读作者由月之缺联想到的三则神话。   速读7——14自然段,思考讨论:   1、三则神话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三则神话在结构顺序的安排上可否任意调换位置?   交流明确:1、三则神话的共同点是意在说明天地原本是存在缺陷的。(板书:天地之缺)   2、三则神话顺序不可以调换。它们本无所谓顺序,但作者对三则神话的解读使其各自有了新的意义,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递进关系。语言标志:女 娲 补 天 :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缺陷。男神女神合造天地: 天地的缺陷, 造成了褶皱, 形成了奇峰幽谷之美。共工氏怒触不周山: 残缺不但可以接受而且是美丽的。总结: 三则古老的神话告诉我们宇宙天地本以缺陷面世, 然而当人类以发现的眼光赋予它意义时,缺陷便可以接受, 缺陷中包含美丽。 ( 板书: 缺中寓美)四、 品读万物——缺即常态 1、 过渡: 天地浩大邈远, 缺中寓美。 那么世间万物又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呢? 朗读15——20 自然段, 思考。 交流明确:葱油饼不够圆;镍币显微镜下不可能圆得很完美;圆规划的圆起点与终点也会粗细不一;现实中没有真正完美( 圆满)地球近于椭圆; … 月盈月亏花开花落圆与缺都是事物自然常态的存在2、 解读“月缺” L 克兰默在《灯宴》说“月 亮悬挂在中国旧诗坛的上空, 她是人间戏剧美丽而苍白的观众, 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隐秘、 激情和欢乐, 迅速地崩溃或慢慢地腐烂。 ” 朗朗明月从古至今一路流转, 充满了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他凝聚着古老民族生命与审美的情感。 恰如李渔《闲情偶记》中精妙阐述: “所言者月,所寓者心。 ”请大家朗诵下列诗句, 谈谈诗人笔下的月寓含着怎样的人生缺憾和心灵的喟叹?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 ——忧愁 “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 ” ( 白居易《忆元九》 ) ——离愁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 光寒。 ” ( 李商隐《无题》 ) ——孤独 “思苦自看明月落, 人愁不是月华愁。 ” ( 戎昱《江城秋夜》 ) ——失意 缺月挂梳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凄寂、 苦闷、 彷徨五、 品读人生—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