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8-王莹抗生素.pptVIP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8-王莹抗生素.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掌握: 抗生素的概念,分类,效价及单位表示方法。 常用体外抗菌实验。 无菌制剂和非无菌制剂的检查项目和方法。 了解: 氨基酸、维生素等其他微生物药物的生产。 主要内容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王莹 微生物学教研室 ywang@cpu.edu.cn 一、现代微生物药物研究的新特点 1. 重视新的筛选模型和方法的设计; 2. 扩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范围; 设计到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降血脂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等。 3. 重视新菌种的资源开发; 重视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和极端微生物的开发。 4. 新技术的大量应用。 主要有分离技术、光谱分析、高通量筛选和计算机检索等。 目前的医药生产中已广泛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造各种药物。 在工业微生物学领域,发酵是指用培养微生物制造工业产品的过程。 广泛的发酵概念是指用培养生物细胞(或一些酶类)制得产物的过程。 发酵过程包括了生物细胞的培养和产物合成的过程。 二、工业发酵的菌种和发酵方式 样品 三角瓶悬液 试管稀释 平板分离 挑选单菌落 液体发酵 从自然环境筛选菌种的流程 发酵产量分析 诱变 平板分离 放大和生产 多次重复 I. 抗生素   1929年,Fleming首先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 青霉素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青霉菌 青霉菌常造成食物发霉 生长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菌落 显微镜下的青霉菌菌丝 开发青霉素的功臣 Sir Alexander Fleming Ernst Chain Howard Florey 抗生素发展大事记 1929年,Fleming首先从青霉菌中发现青霉素; 1940年,Florey和Chain采用溶媒萃取法获得青霉素。 1944年,Waksman在链霉菌中发现链霉素; 自本世纪40年代以来,已找到上万种新抗生素,合成了近10 万种半合成抗生素,但其中在临床上常用的仅100余种,连 同其衍生物约300余种。 I.抗生素 Antibiotics: 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其他方法获得),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根据生物来源分 细菌产生:绿脓菌蓝素、多粘菌素、杆菌肽 真菌产生:头孢菌素 放线菌产生: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高等植物产生:蒜素、地衣酸 动物产生:红细胞素 根据作用对象分 抗G+—Pen等 抗G-—链霉素等 广谱—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等。 抗真菌—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 抗肿瘤—阿霉素、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一、抗生素分类 由于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细胞化学结构和代谢的差异,不同的 抗生素的抗菌谱各异。 根据化学结构分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烯类、多肽类、苯烃基胺类、蒽环类、其他 根据作用机制分 根据生物合成途径分 二、抗生素传统分离方法 土壤标本 涂布于平板培养基培养 无菌水稀释 挑取单菌落 扩增培养 培养观察抑菌圈 鉴定 精制 临床前研究 滤纸片 法筛选 临床研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破坏细胞质膜、 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 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它们 三、抗生素作用机制 主要抗生素的作用模型 ?-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 注意:只对生长繁殖中的细胞有作用,对静息细胞无作用 细胞壁肽聚糖合成第三阶段:肽聚糖链 网状结构 转肽酶 催化交联 ?-内酰胺类抗生素竞争性结合 细胞壁合成受抑制 转肽酶无法催化交联 四、抗药性 一、细菌抗药性的基本概念 获得抗药性(通过遗传变异获得) 天然抗药性(微生物天然对药物不敏感) 二、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遗传机制 1、微生物的染色体或质粒上有编码抗生素耐药性的遗传信息 2、自发突变加药物选择 3、细菌间抗药基因的转移 三、细菌抗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 1、产生使抗生素结构改变的酶即钝化酶; 2、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3、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避免耐药菌传播(医院) 合理用药 (1)抗生素可不用尽量不用,使用时应足量。 (2)合理联合用药 抗耐药菌新抗的寻找,如酶抑制剂抗生素等。 耐药机制的研究—耐药规律寻找,有助于合理用药。 耐受性的控制 五、抗生素效价和效价单位 检品的抗菌活性 标准品的抗菌活性 ?100% 效价 (potency) = 检品的实际单位数 检品的标示量 ?100% = 抗生素效价单位(unit, U) 重量单位(生物活性部分重量):1μg ≌ 1U 类似重量单位(特定抗生素盐纯品重量)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