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 机变神化——论古代文艺美学中的文才创造思想.pdf

无中生有 机变神化——论古代文艺美学中的文才创造思想.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中生有 机变神化——论古代文艺美学中的文才创造思想.pdf

DOI:10.13796/j.enki.1001—5019.2016.03.006 无中生有 机变神化 — — 论古代文艺美学中的文才创造思想 赵树 功 摘 要:中国古代文艺关学认为,创造性是文才作为文学主体素养的重要潜能,它是才有其能这一 特质的具体表现。文才这种特性包容于才的 “本始”内涵之中,并通过 以下维度获得 美学确认 :才源血 气,循才可以成体;才生文思,极才可以尽变;才易飘扬,骋才可以破缚。 关键词:文才;美学特征;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6)03—0050—08 作者简介:赵树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浙江 宁波 315211)。 禀赋之中的潜在优长——当然是相对的优长, 一 、 引言 无论与他人的外在相较 ,还是 自我不同禀赋的 才有其能的思想衍生于才 的基本 内涵。 内在比较——在后天人力的激发下这种优长存 《说文》释称:“才,草木之初也。从 ‘l’上贯 在转化为独到之能的基础 ,孕育了突破当下态 ‘ ’ 一 ,将生枝叶也;一‘’,地也。”①训释是针对 势的力量,因此才具有对主体未来发展趋势的 篆字之才而言的,“‘f’上贯 一‘”’的 “一”即指 引领、支持作用。这种合趋势性的力量就是才 “才”字左边 的一撇 。许慎这一训释成为后世 的涵量,“才的涵量,包含着性能与表现,蕴涵 诠解 “才”义的基础 ,金圣叹 《水浒传序一》云: 与施展 ,灵智与风貌”⑨,所以段玉裁 《说文解字 “才之为言材也 ,凌云蔽 日之姿,其初本于破萎 注》云:“草木之初而枝叶毕寓焉,生人之初而 分荚,于破菱分荚之时,具有凌云蔽 日之势,于 万善毕具焉 ,故人之能日才 ,言人之所蕴也 。” 凌云蔽 日之时,不出破菱分荚之势,此所谓材之 古人将才有其性命之 日才性,才有其能命 说也。”②古代才、材相通,初始涵摄着未来,未 日才能,事实上,才就是 “性之所近”④,这种 “性 来对初始有着本然的呼应,草木的生长在这个 时段上具有 自己内在 的能动性 。 之所近”经过后天的人事辅助可 以形成能力优 可见,才的本意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代表着 长,因此 “能”往往被称作 “性能”,我们也可 以 初始,定位了初始之际本体的性质,这种初始之 说 ,才具有性与能的统一眭。有鉴于此,将性与 际便具有的、不可修正的质性包容着一种主体 能割裂而论才便成为一种偏颇意见,早在宋末 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下同。 ② 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10页。 ③ 周汝昌:《中国文化思想:三才主义》,《当代学者 自选集:周汝昌卷》,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l999年,第607页。 ④ 冯友兰认为:“才是天生底 ,所 以亦可谓之为性 。人之兴趣之所在 .即其才之所在 ,亦即普通所谓 性‘之所近 ’。”参阅冯友 兰 《新世训》,《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冯友兰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404页。 50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