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滤清器用非织造布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pdfVIP

汽车滤清器用非织造布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车滤清器用非织造布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汽车滤清器用非织造布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Non-woven on Automotive Filter 第 1部分: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 Part 1:Non-woven of filt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二 0 一一年七月 1 汽车滤清器用非织造布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第 1部分: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一、任务来源 工信厅科〔2010〕74 号文,项目序号为2010-1870T-QC。 二.主要起草单位及成员 该标准由广州三立无纺布有限公司,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 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组共同完成。 工作组成员:廖翱清、郑军、周隆英、王子彬、梁振忠 三、目的和意义 我们知道,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造布是乘驾室空气滤清器性能好坏的关键所 在,因此,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的生产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我国可以生产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的企业在数百家,甚至更多, 他们生产的产品良莠不齐,基本上是客户提供样件,厂家照葫芦画瓢,双方没底。在 碰到一些问题或引发争议时,谁也辩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因为技术要求不一样,测试 方法也不同,所以给非织造布生产企业,滤清器生产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很有 必要统一规范。为了更好的规范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产品性能,统一各种内 在性能的测试方法,按协会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我国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生产企业产品性能存在的关键问题 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的生产特点,针 对产品的外观,技术要求,尺寸偏差等,提出了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生产企 业专项要求;结合国内的非织造行业及车用滤纸相关的测试方法,提出了乘驾室空气 滤清器用非织造布的测试方法;在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上也作出了相 应的规定。 旨在提高我国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质量水平,保障滤清器生产 22 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我国乘驾室空气滤清器市场竞争力。 四、标准编制原则 尽量等同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其技术水平应达到国际先进,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充分考 虑我国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应能促进我国产品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通过起草小组对目前有关乘驾室空气滤清器用非织造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 现有相关的标准最后确定在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定量偏差:按 GB/T 24218.1 的规定进行测定克重, 定量偏差=|(实测定量-标称定量)|/标称定量×100%。 厚度偏差:按 GB/T 24218.2 的规定进行测定厚度, 厚度偏差=|(实测厚度-标称厚度)|/标称厚度×100%。 透气度:按GB/T 5453的规定进行。 抗拉强度:按GB/T 24218.3的规定进行。 耐破度:按GB/T 454的规定进行。 挺度:按 GB/T 22364 的规定进行。 过滤效率:按 GB 2626的规定进行。 耐温性:按 HJ/T 324 的规定进行。 阻燃性:按 GB 8410规定进行。 五、主要工作过程 2010年5月接到标准编制任务. 2010年7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组建完成,并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 2010年10月, 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 2010年10月29日,标准草案编写工作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国家 标准起草工作要求,就标准的基本框架及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