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 2 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第2章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2.1 概述 2.2 MCS -51单片机硬件结构 2.3 中央处理器CPU 2.4 单片机工作的基本时序 2.5 存储器的结构 2.6 并行输入/输出接口 2.7 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 2.1 概 述 2.1.1 单片机的发展简史 Intel公司是世界上生产CPU的最大厂商之一,以Intel公司典型产品加以介绍。 我们可以把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1976~1978年):低性能单片机的探索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采用了单片结构,即在一块芯片内含有8位CPU、定时/计数器、并行I/O口、RAM和ROM等。主要用于工业领域。 第二阶段(1978 ~ 1982年):高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类单片机带有串行I/O口,8位数据线、16位地址线可以寻址的范围达到64K字节、控制总线、较丰富的指令系统等。这类单片机的应用范围较广,并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第三阶段(1982 ~ 1990年):16位单片机阶段。16位单片机除CPU为16位外,片内RAM和ROM容量进一步增大,实时处理能力更强,体现了微控制器的特征。例如Intel公司的MCS-96主振频率为12M,片内RAM为232字节,ROM为8K字节,中断处理能力为8级,片内带有10位A/D转换器和高速输入/输出部件等。 第四阶段(1990年~ ):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各公司的产品在尽量兼容的同时,向高速、强运算能力、寻址范围大以及小型廉价方面发展。 2.1.2 单片机的应用 (1) 测控系统。 (2) 智能仪表。 (3) 机电一体化产品。 (4) 实时控制。 (5) 智能民用产品。 2.2 MCS - 51单片机硬件结构 2.2.1 MCS - 51系列单片机的分类 表 2.1 MCS - 51 系列单片机配置一览表 2.2.2 MCS - 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图 2.1 MCS - 51单片机结构框图 2.2.3 MCS - 51单片机的内部硬件资源 8051为典型的ROM型单片机 面向控制的8位CPU 4K字节掩膜ROM程序存储器 128字节内部RAM数据存储器 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1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口 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器 时钟电路,时钟频率在1.2MKZ~12MHZ 2.3 中央处理器CPU 2.3.1 运算器 算术逻辑单元ALU 2. 累加器ACC(Accumulator) 3. 寄存器B 4. 程序状态字PSW(Programe State Word) P … OV RS0 RS1 F0 AC Cy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PSW 表 2.2 RS1、 RS0与片内工作寄存器组的对应关系 R0~R7 18H~1FH 3组 1 0 R0~R7 10H~17H 2组 0 1 R0~R7 08H~0FH 1组 1 0 R0~R7 00H~07H 0组 0 0 通用寄存器名称 片内PAM地址 寄存器组 RS0 RS1 MCS-51CPU对用户开发的寄存器: 累加器ACC,寄存器B,程序计数器PC,数据指针DPTR,程序状态寄存器 PSW,堆栈指针SP。 2.3.2 控制器 1. 时钟电路 图 2.2 单片机时钟电路 (a) 内部时钟电路; (b) 外部振荡源 10K MCS-51单片机的时钟频率因型号而异,典型值为12MHz。 电容C1和C2的作用有两个: 其一是使振荡器起振,其二是对振荡器的频率 f 起微调作用,典型值为30pF。 2. 复位电路(NMOS单片机) 图 2.3 单片机复位电路 (a)上电复位电路;(b) 开关复位电路 (a) (b) 单片机有一个复位引脚RST,它是施密特触发输入(对于CHMOS单片机,RST引脚的内部有一个拉低电阻),单片机复位必须使该引脚出现2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此时,ALE,PSEN,P0、P1、P2、P3口输出高电平。 单片机复位后,除了(SP)=07,P0、P1、P2、P3为0FFH外,其它寄存器都为0。 上图复位电路中RC时间常数越大,上电时RST端保持高电平的时间越长。当振荡频率为12MHz时,典型值为C=10μF,R=8.2kΩ。 表 2.3 复位后内部寄存器状态 3. 指令寄存器和指令译码器 指令寄存器中存放指令代码。CPU执行指令时, 由程序存储器中读取的指令代码送入指令存储器, 经译码器译码后由定时与控制电路发出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