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 1. 哲学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概念 世界观、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法、形而上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1)机械性 如盲人摸象。 片面,孤立, 静止地看问题。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做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正确区分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而且认为人类能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规律,这个世界是辩证发展的。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做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狗有敏锐的嗅觉能辨认主人和陌生人;鸽子具有高空知觉和记忆地面图形的惊人能力;猩猩可以通过‘顿悟”解决使用工具取食的问题;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主要的原因有:  人脑重量大,比重高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 完善。  人脑具有独特的第二 信号系统。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一,意识的主观形式都是反映客观内容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感性形式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理性形式所反映的内容是客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第二,意识的主观差别都有其客观根源。不同的意识主体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过程的反映有主观的差异,这与其先天素质和后天社会实践(都是物质过程)有关。 第三,意识的主观特征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基础。科学的理论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而错误的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宗教迷信中的天堂、地狱、神灵和鬼怪等都可以在人世间找到它们的原型。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第一,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只是存在于人脑中的非物质的东西,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客观世界无所谓感性或理性; 第二,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能是近似的反映,有时甚是歪曲的反映,它不是客观世界的原型,而是经过头脑加工制作过的东西; 第三,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这是由于各人的生理素质、实践经验、知识水平、社会环境以及阶级立场的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小结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多项选择题 1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2010年考研题 多项选择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