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规律认知课件.ppt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规律认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规律认知课件

栏目导引 把脉五 年真题 集训即 时演练 模块备 考方略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3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规律认知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孙中山的比较等。 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特征分析 2011全国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评价类、背景类 民国,钱玄同、传统文化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代、晚清为主,2013年全国Ⅰ卷涉及唐代,2015年全国Ⅰ卷涉及元代,2015年全国Ⅱ卷涉及近代德国。(4)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特征分析 2012全国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上谕档(道光朝)》(1823 年、1829 年、1838 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 认识类、措施类、评价类 晚清,道光帝、禁烟政策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代、晚清为主,2013年全国Ⅰ卷涉及唐代,2015年全国Ⅰ卷涉及元代,2015年全国Ⅱ卷涉及近代德国。(4)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特征分析 2013全国Ⅰ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 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7分) 背景类、作用类 唐代,韩愈、古文运动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代、晚清为主,2013年全国Ⅰ卷涉及唐代,2015年全国Ⅰ卷涉及元代,2015年全国Ⅱ卷涉及近代德国。(4)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特征分析 2013全国Ⅱ卷 原始性文字材料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梁启超《王荆公》(1908 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评价类、原因类、目的类 宋代,对王安石的评价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代、晚清为主,2013年全国Ⅰ卷涉及唐代,2015年全国Ⅰ卷涉及元代,2015年全国Ⅱ卷涉及近代德国。(4)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试题来源 材料引文出处 问题设计 设问方式 考点关键词 命题特征分析 2014全国Ⅰ卷 原始性文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