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黄酮对酪氨酸.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草黄酮对酪氨酸概要

判断酶的抑制活性 a%=vi/v0×100% 相对活力百分数(残余活力百分数): 甘草黄酮IC50为0.43 umol/L,曲酸的IC50为75.74 umol/L 判断酶的抑制类型 可逆性抑制与非可逆性抑制判断 酶的动力学分析 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 Km不变,Vmax减小,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根据下图求得Ki值。 酶的分析验证 荧光淬灭分析 荧光淬灭:是指导致特定物质的荧光强度和寿命减少的所有现象。荧光猝灭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配体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法进一步研究光甘草定和酪氨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静态猝灭:基态荧光分子与猝灭剂之间通过弱的结合生成复合物,且该复合物使荧光完全猝灭的现象称为静态猝灭。 动态猝灭:激发态荧光分子与猝灭剂碰撞使其荧光猝灭则称为动态猝灭。 随着甘草黄酮量的不断增加,酪氨酸酶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是峰值未改变,这说明甘草黄酮与酪氨酸酶之间的交流未影响酪氨酸酶的空间结构。 Stern–Volmer 方程用于分析荧光淬灭数据。 F0是无抑制剂的荧光强度; F是有抑制剂的荧光强度; KSV淬灭常数; Kq淬灭率常数; Τ0 无抑制剂的荧光平均寿命; [Q ]为抑制剂的浓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F0/F与[Q]有一个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淬灭过程是一个单一的程序:动态淬灭或静态淬灭。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τ0为10–8s,根据KSV的值可求出kq的大小,各类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碰撞速率常数为2.0×1010 L?mol–1?s–1,本实验测得kq为 2.66 × 1012L/mol/s。其远大于2.0×1010 L?mol–1?s–1,故其为静态淬灭。这说明一个稳定复杂的甘草黄酮与酪氨酸酶作用的生成。 在静态猝灭作用研究中,假设酪氨酸酶上有相似和独立的结合位点,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的数目(n)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从上图截距和斜率可求得Ka为2.56 × 104L/mol,n为0.96 。n约为1,表明酶分子上有一个甘草黄酮的结合位点。 分子对接分析 分子对接:通过受体的特征以及受体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来进行分子设计的方法。主要研究分子间(如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并预测其结合模式和亲合力的一种理论模拟方法。 分子对接使依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锁-钥原理” ,模拟小分子配体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是分子识别的过程,主要包括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范德华作用等。通过计算,可以预测两者间的结合模式和亲和力。 斑马鱼体内实验 前景 甘草黄酮是易被氧化性降解,从而导致其活性很容易丧失,因此,有必要对具有较好稳定性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进行研究。本实验研究的可能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甘草黄酮类似物特别是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搜索设计。 甘草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制 赵玉兰 郭英英 酶的分析验证 前景 酪氨酸酶是一种多功能含铜氧化酶,也是人体内黑色素产生的限制酶。黑色素过多导致各种皮肤病(黄褐斑、色斑和雀斑). 酪氨酸酶抑制剂,如曲酸、硫脲、熊果苷等,用于治疗这些疾病的。然而,这些抑制剂引起的副作用,如皮肤炎,皮肤刺激性,DNA损伤和癌症。 甘草黄酮从光果甘草根中分离出,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已被广泛研究,包括对酪氨酸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甘草黄酮已被证明可以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酶的活性。 甘草黄酮是对人黑素细胞G361无细胞毒性,甘草黄酮比曲酸对酶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也已被证明。 在多细胞生物的甘草黄酮安全数据仍然缺乏,这些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本实验采用斑马鱼模型作为体内实验来对其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 研究背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