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版必修3)-课件1.ppt

【历史】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版必修3)-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版必修3)-课件1

 “有一流的教育,     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 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 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 现行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关于生孩子的法律 新加坡制定了一项关于生孩子的法律:凡持有高等学校毕业文凭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其薪金增加5%;生两个孩子,薪金增加10%;生三个孩子,薪金则增加15%。同时该法律又规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如生育第二胎,则要处以罚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 “开门” ⑴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⑵意义: 使数万名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了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服务(1954年宪法)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⑵两种劳动制度: ①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 ②半工半读 7.文革前的教育 ⑴成就: ⑵意义: 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50年代) 龙泉县建兴乡安和村的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一间农具仓库里给乡亲们上识字课(1957年)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1952年) 劳模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11620万人 168万多所 1141万人 81274所 67.4万人 434所 1965 2400万人 34万多所 127万人 5219所 11.7万人 205所 1949 在校 生数 学校数 在校 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初等学校 中等学校 高等学校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 结合上述图片,说说六七十年代中国教育的状况和影响,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北大的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校门被砸 “文革”期间推荐的不需要文化知识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青年学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劳动改造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的冲击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 语文 2.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⑴对象: ⑵方法: ⑶影响: 工农兵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3.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⑴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局面 ⑵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⑴教育界拨乱反正: 标志:恢复高考 ⑵教育体制改革: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⑶科教兴国战略(1995) ①背景: ②意义: 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是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