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西北飞”到“凤还巢”.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西北飞”到“凤还巢”

从“东南飞”到“凤还巢” 王 晋 从农民工流向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东向西转移的轨迹,看到我国产业发展的梯度格局正在形成 一个农民工流向变化的数据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农民工总量超过2.5亿人,省内务工人数首次超过跨省外出人数,中西部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增强。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2011年,省内务工人数首超跨省外出务工人数。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印证了近年来沿海地区频繁出现“用工荒”的原因,农民工已开始从“东南飞”逐渐向“凤还巢”转变。 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东部沿海企业的吸引力在下降。过去,农民工背井离乡到东部沿海打工,图的是收入高、待遇好、发展机会大。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加上外需萎缩,在本省打工甚至在家门口打工,收入水平与东部沿海相差不大,尤其是这代农民工已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都让他们放心不下。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农民工流向出现重要变化。 关注这个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东向西转移的轨迹,看到我国产业发展的梯度格局正在形成。如果薪酬水平方面差别不大,中西部地区的生活成本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劳动力流向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就会增加。关注这个变化,我们能更积极地应对“用工荒”。不少企业家反映,目前沿海出口加工企业靠“涨两三百元工资”的手法招工,对农民工吸引力越来越小,只有多管齐下,打出亲情牌、科技牌、提升牌等,才能提高企业的吸引力。 富有人情味的企业文化能让农民工留下来。新生代农民工更需要归属感。现在已有不少企业开始营造温馨、有人情味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感染员工,比如举办企业年会、为员工提供文化设施、接员工家属到东部过年等,让员工在企业找到家的感觉,拥有归属感。浙江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的感受是,“花在员工身上的钱,再多也不能说是花费而是投资,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回报。”北京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企业从本质上想做好,定要关注最基层的人;钱花在员工和客人身上最值;企业能走多远和多久,最好的答案在员工的笑容和眼神。”这些肺腑之言,想必对不少企业家都有裨益。 提高科技含量能降低对农民工的依赖度。人工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产业洗牌。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容易被市场淘汰。农民工流向变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有核心竞争力。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就业结构会发生重大调整,真正有技术的工人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在纺织行业,提升科技含量以降低人力成本,已成为一种趋势。 强化培训能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观已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愿意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希望在企业学到本领、提升素质、掌握管理技能,真正融入城市。企业系统的培训能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为企业储备人才。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和员工的培训需求,合理设置和安排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能培养、充实企业的人才梯队,确保企业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很多农民工通过培训逐渐成长为班组长,拥有管理技能,与企业同成长的感受会让他们的忠诚度更高。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