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鉴赏解题领导.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解题领导

解题指导 唐风宋韵品不尽 杨帆 【考点阐释】 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是《考试说明》“鉴赏评价”层次级中的一个考点。所谓“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景物。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述的人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虞世南《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等。 鉴赏诗词中的形象,关键要把握形象中所蕴涵的言外之意。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些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可以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领悟出主人公与心上人离别后的惆怅抑郁的情怀等。 【真题展示】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安徽高考卷)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碧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略) 例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高考全国一卷)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例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例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高考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解题指津】 整体把握诗词内容。 准确鉴赏诗词的“形象”,必须要结合诗词整体内容理解。如果只抓住片言只语,往往会失之偏颇。比如例一《小重山·端午》,从上阕的“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长”,我们只能看出端午节来临到处悬挂碧艾香蒲、孩子们缠着“五色臂丝”欢庆的场景。其实这并不是作者要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接下去有一个很关键的句子“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这显然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只忙于庆祝节日却忘记了端午节的厚重内涵、忽略了对屈原的怀念的惆怅和慨叹,这才是全诗真正的主旨。 一般而言,整体把握诗词内容,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比如看到岳飞,就想到精忠报国;看到苏轼,就想到豪放旷达;看到辛弃疾,就想到有志难伸;看到杜甫,就想到凄凉生活和民生疾苦等。这样可以使自己快速走进诗词。其次,要结合诗歌各联的全部内容来理解,不漏掉一字一词一句,要特别关注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这往往是诗词情感或主旨的关键。总之,扣住全诗再来鉴赏“形象”,才不会一叶障目,才能做到客观、全面而且准确。 具体分析诗词形象 对于人物形象来说,要进口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其中“逢郎欲语低头笑”这一细节,便传神地刻画出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女的形象。对于事物形象来说,有的物象描述的就是事物本身的情景。如例三中宋词鉴赏上下阕描写了“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风尘恶”的景象。但一般而言,描写物象的作品,作者常常意有所指。如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面上写蝉身处高桐清脆鸣叫,其实是诗人以蝉自喻,表达自己高洁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