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孩子一路长大
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
今年娃哈哈小学的读书节,老师也给我们这些作家长的推荐了一本书。一看书名心里就一咯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前读过不少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要么是到处引经据典、实则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要么是某些父母炫耀成功的育子经,却没有实际操作和借鉴的意义。那么这一本又是怎样呢?
几章读下来,便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作者尹建莉老师是一位教育专业的学者,也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有智慧的母亲。她用朴素而生动的文字,从一个妈妈的角度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探索和总结,深入浅出地向为人父母者传递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一个个感同身受的事例和入情入理的分析解读,让我在阅读中每每要掩卷长思。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又都不差,有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倾尽心力地去爱、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从娘肚子里开始就听音乐搞胎教,刚喃喃学语又做早教训练,几岁大就背诗口算念英语,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便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让他进最好的学校,还要学这学那上各种课外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从小就陷入竞争的漩涡。而子女教育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往往会出各种各样的状况,孩子听课不认真了,学习不主动了,作业拖拉不检查了,还有偷懒、贪玩、撒谎的坏毛病了,越担心越出问题,越批评越跟大人对着干,搞得家长焦头烂额,小孩背负沉重的压力也苦不堪言。 都说这一代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财富最多,但是收效最少!如何教好孩子一度成了我们这些家长一个无解的难题。
一直以为,我们为孩子付出的很多很多,在教育方式上也可谓用心良苦,总想着孩子应该明白父母的苦心,可孩子还是“任性”、“不听话”。每次因为他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坏毛病而控制不住火冒三丈,再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好个三两天又会回到老样子。孩子越来越大,觉得他应该越来越懂事,可为什么他会越来越抗拒,越来越无所谓?我们也一直努力寻找原因。有时候也觉得我们自己做的首先不好,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他指责多于鼓励,于是又承认自己的态度也不好,跟孩子说我们一起改正。可是由于一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还在不断地复发或出现新的问题,大人和孩子都陷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当中。
《好妈妈》带给我不小的欣喜,继而又引发深深地反思。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求知兴趣、责任心和上进心,如何培养阅读,如何对待作业,如何看待成绩......尊重孩子,实事求是,如何不管制不压抑孩子,如何对待孩子玩游戏.....?这本书表面看来都是写日常琐事,但作者总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到深刻的教育问题,并且一层层地剖析,一点点引着你走向问题的核心,让你真正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正如序言中北师大的教授所说,好的教育是“有心而无痕”的教育。
尹老师在书中通过自己的女儿圆圆成长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效果,对以上种种现象都剖析了原因,坦陈了利害。我们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其实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在这样一个功利和浮躁的社会里,当家长的难免会陷入一个个的误区。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孩子的问题原来都是我自己的问题。它真正教育了我这个家长,让我如梦初醒,原来,我们给予孩子的并不是真正的爱;原来,我们真的不懂教育。?
尹老师强调:儿童所有顽固性的坏习惯,几乎都是小问题没得到合理的疏导解决,长期和家长或教师摩擦冲突形成的。比如,陪孩子写作业就是特别容易养成儿童坏习惯的一种做法。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是希望有两个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认真,就会告诉他要应该抓紧时间,应该认真写。天天陪,这些话差不多就会天天说,因为孩子几乎不可能那么安安静静地长时间地坐着,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把作业写得那么完善。开始时孩子还会在意家长的话,时间长了也就不在意了,这惹得家长说话时就会有些不耐烦,孩子就在情绪上开始和家长对立,事情于是开始走向恶性循环。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家长就批评孩子一顿,要求他做出什么保证,或者由家长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就失去了主动调整的机会,这种调节能力也会慢慢丧失掉。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好歹大学文化、几十年的社会经验,给孩子指的路、画的线总是不会错的。现在条件这么好,自己事无巨细地专心管教,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