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海内并购四前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内并购四前提

海外并购四前提 杨壮/文????《金融实务》????2005.11.28 中国企业在迈出海外并购第一步时,应当先审视自己:战略目标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国外市场是否充分了解和是否具备一支国际化队伍   近20年来中外企业国际间的战略合作和购并案例证明,70%以上的跨国企业间的购并和战略合作并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模糊;二是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三是对国外市场和人文环境信息掌握不充分;四是缺少一支懂国外市场、管理、经营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第一,国际化成功的首要因素是确定中国企业海外战略目标。   企业走出国门,兼并海外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诸如增加企业国际化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学习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产品技术,等等。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创收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目标。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并购战略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并购之前未有真正清楚的战略目标。   国际化较早的中国企业多有国企背景。国企的经营目标不是简单利润和效益目标,还有许多不易公开的非经济目标,比如社会目标、政治目标、就业目标、规模目标等。这种机制上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盲目扩张规模、通过国际扩张在政治上增加业绩的冲动,势必与以利润为最重要并购目标的外国合作伙伴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表面反映为文化冲突,但实质是经营目标和战略决策的冲突、经营手段的冲突、短期和长期经营理念的冲突。两家合作伙伴在目标上往往“同床异梦”。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曾在世界一片“日本第一”的欢呼声中陶醉,在日本政府的公开支持和积极鼓励下,到美国和世界各地用高于市场价值很多的价钱购买许多名牌企业、黄金、不动产、固定资产,掀起了一股世界瞩目的日本国际兼并热浪。然而几年之后,日本国内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刮起的短暂的国际购并狂风变成了一场噩梦。在日本国内严重亏损的压力之下,很多日本企业只好在亏损50%-70%的情况下把购并的资产在北美市场上廉价卖掉。日本企业的教训是中国企业的一面镜子。   第二,国际化道路成败取决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走向海外,特别是到美国、欧洲从事国际化的战略组合和并购,首先应该认真考虑的三个问题:一是你所从事的行业在目标市场中是成熟产业或夕阳行业,还是朝阳行业?如果是成熟或夕阳行业,国际化步调一定要放缓慢,决策必须要谨慎小心,三思而行;二是你的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中有优势吗?这种优势包括品牌、市场、产品、技术、战略、管理和人才的优势;三是你到海外经营并购,在战略、市场、产品、技术、人才和成本上仍具有优势吗?换句话说,你的企业有没有不易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历史,日本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建厂之后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此前多年参与了日本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80年代中期在美国扩张的惨痛教训则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现代汽车试图运用低价格竞争战略打入美国市场,家用小车的价格曾降低到4000多美元,吸引了大批对价格敏感的美国消费者。但是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美国的消费者报告在对现代汽车的安全性能、耗油量、品质和可靠性能等做了综合评价后,几乎全部打了不及格的分数,现代汽车不得不撤出美国市场。   此后现代花了近20年时间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改进产品的质量、样式和可靠性能,才在今天成功地杀回欧美和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汽车公司在国内市场不迅速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提高产品的质量,匆忙进入国际市场的结果只能是重蹈覆辙。   中国当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花独秀,众多的外国厂家打入中国,在中国投资建厂,重要原因不仅是因为中国的丰富廉价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庞大的消费者市场所带来的盈利机会。为此,我们要问那些急于到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你们在中国的市场上立足了吗?你们的经营盈利吗?如果不是,你们采用什么战略到远为残酷的国际市场去竞争?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也走出几家正面的案例。联想走国际化道路是联想多年来在打造中国市场、建立自主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优势状况后决定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国际化战略。尽管存在着管理、文化、人员整合挑战,联想多年来在中国建立的庞大营销网络,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力以及严格的组织执行力构成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是联想/IBM国际并购成功的基础。华为海外竞争采用了不同于联想和TCL的方式。华为的品牌、自主科研技术、产品性价比、市场营销理念和严格的组织执行能力,为公司在中东、中亚和欧洲的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尽管TCL集团在中国家电业是老大,但家电行业的利润率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极为微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