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防原理和方法第七章第二节平腹小蜂
7.2 繁殖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7.2.1 荔蝽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属半翅目蝽科。广东俗称臭屁虫、臭屁蛋或金背。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等地,在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及马来群岛一带。
荔蝽成虫及若虫都能为害荔枝和龙眼的花、果及嫩梢,若虫较成虫尤重。被害部分枝条发育缓慢,严重的枯死,受害的花、果实全部脱落,影响产量很大。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保证荔枝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1)荔蝽的生活习性
荔蝽在广东一年繁殖一代。它的生活史有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图版?),完成一代历时平均367d。以成虫越冬,越冬期内不大活动,一直到来年2、3月开始产卵,4月是产卵盛期,7、8月还可以在荔枝园见到卵块。通过试验证明,温度达14.1℃,卵才开始发育。在广州附近地区,4月下旬至5月是若虫孵化盛期,大量吸食荔枝嫩枝、嫩梢及幼果汁液,造成严重落果。初孵的幼虫有群集性,数小时后才爬行分散。若虫有五个龄期,一龄若虫平均21d,二龄8d,三龄10d,四龄17d,五龄26d。一、二龄若虫受惊时会自行掉地,在阳光强烈、温度高的中午,也会自行掉落地面,以后又沿着树干爬上枝叶;三龄以上的若虫受惊,可射出臭液自卫。在6月间,开始可见若虫变为成虫。去年遗留下来的成虫,这时还没有死亡,新旧成虫重叠。新旧成虫在外形上无多大差别,但可从腹面白色蜡粉状物的多少来区分,新成虫腹面布满蜡粉状物,旧成虫因经过大半年活动,蜡粉状物大部分脱落。另外,新成虫色泽鲜明,旧成虫色泽暗晦,也可作为区分新旧成虫的参考。新成虫当年不交尾产卵,越冬后于2月间开始活动,摄取补充营养后,卵巢逐渐成熟。成虫可经多次交尾,每次交尾约经一昼夜,交尾后1d便产卵。卵多产于叶底,约占80%;也可产在花穗、树干等处。对一个树干来说,多产于树冠的下层。一雌虫一生产卵约五次,多至十次。成虫多在荔枝、龙眼树上越冬,也有在其他果树或茅房、草堆、石隙中越冬的。越冬成虫在3月间春暖时开始活动,多飞集在花多或嫩梢多的荔枝树上,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卵多产在有花果的荔枝树上。
(2)荔蝽的防治方法 主要有人工捕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治几种。人工捕捉可以消灭一定数量的荔蝽,但费工多,一般只作为一种辅助的办法。化学防治主要是用95%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若用飞机喷药,则用60倍液为宜,效果是显著的。但经过十多年连续喷杀,且用法不甚得当,荔蝽已产生抗药性,需增大用药量。后来使用甲胺磷、杀虫双、杀灭菊脂、溴氰菊脂等其他药物防治荔蝽。过量使用会引发环境污染及“3R”问题。此外,使用化学农药与在荔枝园放养蜜蜂也有一定矛盾。采用以虫治,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蝽,效果很好,是生物防治一个成功的范例。
我国研究应用平腹小蜂防治害虫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现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成立研究组,在蒲蛰龙教授的领导下开展了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的生物学、生态学、人工繁殖及大田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蝽的面积占荔枝面积的20%左右。80年代,体外培育平腹小蜂获得成功,用人工寄主卵代替昆虫卵来繁殖平腹小蜂。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分别试验用人工寄主卵培育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均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刘志诚等,1986)。
上世纪80年代,福建农学院(现为福建农林大学)在福建省莆田等地也开展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的试验,1989(1991年应用面积达500hm2,取得良好的效果(林乃铨等,1989;陈宇航等,1990;佘春仁等,1997)。1996~1998年香港嘉道理农场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蝽,卵块寄生率达80%~90%,卵粒寄生率68.72%~89.16%(韩诗畴等,1999)。2000-2001年广西北流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蝽,寄生率达94.3%(何金祥等,2001)。此项技术也为泰国应用来防治龙眼树上的荔蝽。近年荔枝的绿色食品生产,以生物防治为核心技术,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蝽,起着重要作用(李敦松,2002)。
平腹小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在荔枝园自然存在,雌蜂产卵于荔蝽卵内,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荔蝽卵的内含物,发育为成虫后,咬破荔蝽卵壳飞出,继续寻找荔蝽卵寄生。这样,荔蝽在卵期便被平腹小蜂消灭。广州附近的荔枝园里,目前已知的荔蝽卵寄生蜂,除平腹小蜂外,尚有荔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 corbetti)*、马来亚黄腹卵小蜂(O. matayensis)、黄足小蜂(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