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ppt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五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通假字、常用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文句式。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了解辞赋特点。 3?分析本文表现出的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目标定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大诗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苦。29岁那年,他步入仕途。由于他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后来辞官归家,过上了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63岁。 陶渊明的诗歌、散文、辞赋都有很高的成就。从其现存的120多首诗作来看,他继承了汉魏以来五言诗抒情个性化的传统,又把熟悉的田园风物和田园生活大量写入诗篇,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为诗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陶渊明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从小生活比较贫苦。虽然他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的门阀制度发展到顶峰,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遭到无理压制。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他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东晋义熙元年,其时陶渊明41岁,出任彭泽令。任彭泽令仅80余天, 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辞官归家,从此过上了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于是就有了这篇《归去来兮辞 并序》。;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又称骚体。辞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缓脱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目标定位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述志作品,叙述了他弃官归田时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强调了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田园劳动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但由于他的思想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又找不到真正的出路,在坚持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乐天安命”和“人生无常”的消极避世思想。;二、结构图示;1.辞前的序也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试概括其内容并分析其与下面的辞之间的联系。;2.这篇辞赋是如何表现田园生活乐趣的?;第三,文中接着所展示的,正是诗人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虚境。亲人嘘寒问暖的“情话”,寂寞中亦可借读书弹琴“消忧”;春天来了,近邻的农人将会关切地相告。诗文看似平淡,其实蕴含着浓浓的情趣。这句句如话家常的娓娓之语,飘散着淳美气息和盎然情味! 第四,村居之乐当然不止于此。劳作之余,诗人还可以自由游赏。漫步在这万物生长、自由适性的世界中,不禁发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叹。这是诗人在领略到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所发出的由衷赞美和不能及早皈依自然的惋惜之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写归家途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烘托出一种离开困境、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对家中的松菊的特殊关切,说明作者志趣的高尚。特别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几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知还。诗人的自在性情与家乡自然的美好景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2.语言精练,清新典雅,音韵和谐。 诗人在语言锤炼上的功夫非常精深:一个短语,一组短句,或对偶,或排比,工整而有气势,无不包含丰富的内涵,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寥寥数语,隐含着诗人对整个仕途生涯的痛苦回顾和深切悔恨。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锤炼推敲,精心选择一些双声词,如“惆怅”“崎岖”;叠韵词,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欣欣”等,音节铿锵,读来朗朗上口,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音乐的美感。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