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精选
史料一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研读:画线部分说明铁路交通促进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史料表明铁路交通的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史料二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对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表示不满,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研读:史料中慈禧太后“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表明由于清政府中顽固势力的排斥,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难以得到快速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新式交通工具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2)自行车、摩托车、家庭汽车先后成为国人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业 (1)轮船:18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3)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4)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5)城市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6)飞机: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发展演变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1)从时间上看,起步晚,开端艰难。 (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发展缓慢,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 (3)从地域上看,近代铁路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的发展 (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 (2)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32年,中国又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中国的电话用户迅速增加。 3.影响: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外因: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使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2)内因: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近代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②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2.影响 (1)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方面:便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军事侵略,便利了它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由表格可知,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的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全生产法课件剖析.ppt
- 安全生产标准化电气组剖析.ppt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卷五剖析.doc
-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水利工程剖析.doc
- 安全生产管理选择题剖析.doc
-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座3剖析.ppt
- 2014高等数学A(一)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精选.ppt
- 安全生产讲座-现场检查路径和要点剖析.ppt
- 安全生产装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剖析.doc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模拟试卷A精选.docx
- 安全管理理念剖析.pptx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点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精选.doc
-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精选.ppt
- 安全管理培训-BERGE剖析.ppt
- 安全管理培训课件剖析.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伴性遗传课件(63张)精选.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2.1.2.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精选.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章埃及穆罕默德精选.doc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精选.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课时训练9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苏教版必修2精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