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 ——语言鉴赏 一、诗歌的炼字 1.炼形容词 ①一般形容词。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塞上墟堡地势险要,突出环境孤苦,饱含征夫的悲切愁绪。 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 写怀友,以“轻”字描状梦魂。 ②重叠式形容词。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二字叠用,显得去路茫茫,道里修远。“沉沉”,深厚的样子,二字叠用,给天容水色涂上了苍茫浓厚的阴影,衬托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③色彩形容词。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红”相映,表现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 ④拟声词。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潺潺”形容雨声,渲染了春夜寒意袭人的气氛,烘托了词人从忘却身份、一晌贪欢的梦境回到真实人生时的凄凉心情。 2.炼动词 ①一般动词。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写出了蓬勃的春意。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时具有神奇的功能。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起来,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3.炼数量词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数枝”,改为“一枝”,与“早”意入扣。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数”字表明风笛声悠远长久,把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4.炼虚词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二字写出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答题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欲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典型例题 实战演练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步骤三,作用) 答题模式:引领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折柳:乐曲名。 “折柳” 一次用得好,其寓意是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典型例题 实战演练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