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西乐东渐 一、学堂乐歌 《革命》 吾等都是好百姓,情愿去当兵,因为腐败清政府,真正气不平。 收吾租税作威福,牛马待人民;吾等倘使再退缩,不能活性命。 二、专业音乐教育 《病中吟》 《光明行》 《旗正飘飘》 三、音乐与救亡图存 《铁蹄下的歌女》 《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又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同时充分考虑了乐队的交响性,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成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光辉典范。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1930年,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的肖友梅聘请黄自为该校教务主任。除了繁忙的行政事务,他还担负起了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课程的讲授任务。很多课程当时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开设,有些课程的名称还是黄自亲自拟定的,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如“赋格”、“配器”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黄自亲率学生为东北义勇军募捐,还自己作词、作曲了气势磅礴的《抗敌歌》。抒发了“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的豪迈气节。1932年1月28日凇沪抗战爆发,他为何香凝的《赠前敌将士》谱曲;为韦瀚章的歌词《旗正飘飘》谱曲。 这是一首爱国合唱歌曲,全曲音调激昂慷慨,节奏铿锵有力,犹如一首悲壮的出征歌。 黄自对中国的民族音乐发展抱有信心,他曾说:“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音乐,中国的新音乐绝不是抄袭外国的作品。或如西洋人用五声音阶作旋律的骨干便可以作成的,它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血统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西洋音乐并不是全是好的,我们须严加选择,那些坏的我们应当排斥,而好的暂时不妨多多借重。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的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 音乐创作中对民族化的思考,也贯穿其音乐实践的全过程。 国立音专的教学制度多参照欧洲音乐院校的做法,采用学分制。学校非常重视基础训练,质量要求严格。这当然得益于肖友梅、黄自等人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的管理,更得益于当时任教于音专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那时有多少一流的教师,我们先不去管它,让我们来看一看那个时候这所学校为我国培养了多少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吕骥、丁善德、江定仙、钱仁康、陈田鹤、刘雪庵、谭小麟、喻宜萱、周小燕、李献敏、易开基、李翠贞、范继森、吴乐懿、谭抒真、戴粹伦、陈又新、蔡绍序、郎毓秀、高芝兰、葛朝祉、李德伦、黄贻钧、韩中杰、斯义桂、桑桐、瞿希贤、冼星海、张曙、蒋风之等。 20世纪30年代,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也陷于瘫痪状态。随着国民政府的机关、学校、团体陆续撤退至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一些音乐家先后在西南各省建立了不少的音乐院校。但由于兵荒马乱,经费无着,多数较难维持,属昙花一现。 影响较大的有1940年建于重庆青木关的国立音乐院,院长先后为杨仲子、吴伯超等。该院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注意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进行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曾设立国乐组,聘请杨荫浏等名家任教;师生们还排演了曹禺的名剧《日出》;走向社会举办音乐会,演出过《所爱的大中华》、《海韵》和应尚能作曲的清唱剧《荆轲》等具有民主爱国思想的音乐作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学校办得生机勃勃,有声有色。抗日战争胜利后,迁校至南京。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专、重庆青木关音乐院,成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陷、1932年“一二八”日寇进攻上海、1935年“一二九”北平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变……,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在中国汇成了一股洪流,主题便是救亡图存。这一时期,音乐界的“左翼音乐运动”、“新音乐运动”、“国防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等,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其机关刊物曾连续发表有关音乐评论的文章,介绍前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主义的音乐观,号召音乐家们要创作出能为工农大众接受的“新兴的音乐”。“左联”领导人瞿秋白要求文艺家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