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精选

烛之武退秦师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临危受命 夜缒出城 劝退秦师 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阐明利害,晓之以理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秦晋退兵 引史为例,巧设离间 返 回 深明大义 临危受命? 智勇双全 能言善辩 1、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烛之武 郑伯 次要人物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虚心纳谏 勇于改过 知人善举 慧眼识珠 善于决策 善谋利益 头脑清醒 随机应变 合作探究 请探究真正让秦师退的人物是烛之武还是秦伯。 返 回 文言虚词用法 推断“七看”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定)主 + [状] + 谓 +(定)宾 ↓ ↓ 名、代 动、形 名、代 ↓ 一、看语法结构 一、看语法结构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4.送孟浩然之广陵 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顷之,烟炎张天 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 在动词后,作代词; 在“所”后,组成“所字结构”, 作动词; 在地点前,作动词。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 } 二、看对应位置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三、看特殊标志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例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四、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②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③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