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秘书与汉字书法.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秘书与汉字书法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 民族的标志,皆以它独特的形式,在世界文明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秘书自古以来是与文字打交道最多的职业之一。汉字是一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单自发展的文字体系, 汉字的各种书写变化, 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第一节 中国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汉字的产生 中国古代的文字产生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周易·系辞》认为文字是由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演变而来。《荀子·解敝》、《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春守》等典籍皆说文字是由黄帝时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代的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中说得更具体,“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亢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仓颉造字的传说多被后世所认同。 先秦诸子和许慎之说,虽然有其合理的内核,但并不是信史。第一,认为文字的产生是出于记事的需要,是正确的;第二,上古时期古人的记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口传记事,结绳记事,刻划记事等等。文字是刻划、书写形式的记事符号,结绳记事不是它的直接源头;第三,认为仓颉是受鸟兽的蹄印爪痕的启发而创造文字是不着边际的揣测,而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于仓颉一个人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古老文字的始源之谜。中国汉字最初是始源于古人用于记事的刻划符号和象形的图画。这些符号和 图画多见于母系氏族时代的一些陶器口沿上。如距今六千年左右的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符号者多达一百多例。经过整理,大约有三十多种图形。某些文字学家、史学家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原始文字。但这些符号并不是整句语言的记录,最多只能是一种记号或标志,称其为原始文字尚有不妥,此外,在某些仰韶文化的陶器上,有的还绘画一些鸟、兽、鱼、虫等图画。但它却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迪,古文字就是由这些刻划符号和原始的象形图画演变而来的。类似的符号 和图画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中也屡有发现,说明它们是存在着连续关系的。这是古文字的孕育阶段。 1959年以后,在山东宁阳堡头、莒县、诸城等地出土的陶器上,连续发现一些用毛笔之类的工具绘写的或刻划的图画形的符号。这些遗 址是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千年至四千五百 年。这种符号迄今发现的不同形体已逾十种。多数文字学家认为这些符号是文字,并进行了破释。这些符号属于象形符号,其形体接近殷代的青铜器铭文,应该是属于早期的原始文字,它是文字的萌芽与产生阶段。这个时期就是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代。如果说“仓颉造字”并非空穴来风的话,或许他正是在这个时期对原始文字进行了整理工作,故被世代所传颂。 二、中国汉字的发展 人们通常把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和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及秦国的文字小篆称为古文,把汉代的隶书及其后的楷书、草书等称为今文。 (一)古文 1.甲骨文 在文字的发展史上,殷代的甲骨文字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它奠定了中国文字的基础和发展方向。 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发现了大批的刻有文字的甲骨。 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今已闻名于世的甲骨文。据专家考证,小屯村就是殷代后期的国都,这些文字多是殷王武丁以后的记事,距今约为三千三百年至三千一百年。现在已经发现的殷代甲骨文,大约在十万片以上,总计单字约五千多个,已认识的约一千余字。甲骨文记述的事情非常广泛,天文、地理、祭祀、战争、生产等等几乎无所不有,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可见,中国古文字从孕育到萌芽至基本定型,至少经过了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 必须指出,殷代的文字并不都是刻在甲骨上的,它只是为占卜而为。大量的日常用字是写或刻在木简、竹简之上的。《尚书·多士》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殷人另有书写的典籍和历史文献。 2.金文 人们通常把铸于钟鼎等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为钟鼎文或 铭文。金文始于殷代,大量的见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铸出来的文字多是凸出来的,称为“阳文”,又称为“识”。也有的文字是直接刻出来的,凹下去的文字称为“阴文”,又称为“款”。阴阳文合称为“款识”。殷、周青铜器种类很多,现已发现有文字之器已达六千件左右,共有三千多字,有二千多字能正确释读。 在文字的发展史上,周代的金文与商代的甲骨文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字的形象上,殷代文字图画性很强,周代文字则渐趋符号化; 二是在字型上,甲骨文中不定型的字渐趋定型,异体字渐趋统一; 三是新的标音字大量出现; 四是在表述内容上更加丰富详实,如《毛公鼎》铭文多达497字,很讲究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