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基于计算机的个别化教学
第一节 程序教学与个别化教学
20世纪初,随着传统教学种种缺陷如学生的被动、教学的盲目、强化的延迟等的日益突现,人们开始设想能否发明一种适当的机器,针对学生个体自动进行个别指导的工作。自此,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并在50年代达到了高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论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方式——程序教学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标志着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和个别学生身上,个别化学习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程序教学
(一)程序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程序教学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反应-强化”理论。他认为学习作为复杂的人类行为,可以由简单的行为,以逐步接近和积累的方法联结而成。大多数的人类学习可以看作是操作。在操作条件作用下,反应经过诱发,并随即给予强化就能够形成预期的刺激-反应联结。在他看来,成功教学的关键,就是通过精密的控制学习过程来建立特定的强化。他提出,为了使学生对刺激作出符合目标的反应,即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必须尽量将教材“程序化”,在细化的每一个小步子中诱发正确的行为,同时为了最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反应,须在反应之后“即时强化”。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在文章中,他强调了“强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建议把教学机器作为一种手段,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强化。他指出,“对人的学习的最有效的控制将要求工具的帮助”;即使“作为单纯的一个强化机器,教师也是过时了……他必须有机械装置的帮助”。1958年斯金纳又发表了《教学机器》一文,从而奠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程序教学理论。他本人也因为在程序教学产生及发展中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程序教学运动之父”。
1907年蒙台梭利通过教育低常儿童得到了启示,研制出一整套训练感觉活动的教具材料,以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我教育。20年代初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普莱西设计了第一架自动教学机,以帮助教师减轻评卷的负担。蒙台梭利和普雷西的发明开创了教学机器研制的先河,直接为程序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样,理论上有了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理论,实践上又有了教学机器的研究,程序教学产生的土壤已经形成。于是,程序教学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便迅速兴起,并迎来了以60年代风靡一时的程序教学运动为标志的发展高潮。
程序教学发展的突出表现在教学机器的进步上。继普莱西的第一台教学机器诞生,教学机器便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普莱西在1926年设计的自动测验记分器、1930年彼特逊设计的即时反馈的装置“化学板”、1950年普莱西介绍的可以呈现多重选择问题的“打洞板”等等。据统计,1962年约65家工厂生产的教学机器达83种之多。这些教学机器从不具备信息显示装置的简单教学机器到能对若干框面进行随机提取的高级教学机器,无一不有。
程序教学之所以如此迅猛地发展,是因为它具有种种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定学习步调,适应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及时反馈,有利于加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错误率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从动物实验中得出的,这毕竟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利用机器的操作来取代复杂的学习过程,又难以避免机械性的缺陷。到了60年代后期,程序教学理论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指责,而教学机器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无法实现功能上的突破,程序教学的发展因此陷入了僵局。直到电子计算机作为新一代的教学机器应用于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才重新获得了生机。
(二)程序教学的要素
程序教学采用的是一个精心编制的程序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因此,程序教学的要素实际上是教学程序的构成要素:
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教材被分解成许多单元,并安排成一个难度逐渐增加的的序列。学生从程序的起始单元开始,并在完成该单元的学习后进入下一个单元。因为前一个单元往往是后一个单元的知识准备,因此单元间的过渡就显得自然和容易,学生出错率也相应地减少。
2.积极地反应。程序教学要求通过人与机器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反应的意识。在程序最初的单元里,刺激要求的反应比较简单。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这种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就会得到强化。随着序列的进行,学生就会意识到必须积极地对呈现的刺激作出反应,学习才有可能继续。
3.信息的及时反馈。每当学生作出反应,程序就应立即告知答案的对错。这种信息出现得越快,强化的效果就越强烈,学习的成功率就越大。
4.自定步调。程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允许他们对单元学习的速度和时间自行控制。这样的学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效果。
5.减少错误率。教学程序应使学习者产生的错误减到最小限度。对于大多数人都犯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