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使用版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把握文章线索,感受老妇人形象 体会两国真挚感人的军民之情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老妇人的形象 无私善良、英勇无畏、充满爱心的慈母 蜡烛的象征意义 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和平、希望和胜利之光 * * *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西蒙诺夫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耸立 匍匐 偷袭 屏障 迫击炮 肃穆 精疲力竭 (一)字词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 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获斯大林奖金。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二)作者简介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目的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切断驻希腊的德军“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贝尔格莱德战役 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结合六要素) 文章多次出现了对蜡烛的描写,找到相关语句。思考: 这是一支怎样的蜡烛? 借着这支蜡烛老妇人有哪些言行举止?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拂晓 埋葬 栏杆 遮掩 B、哀老 跨越 匍匐 弹坑 C、精疲力揭 名附其实 永垂不朽 庄严肃穆 D、鞠躬 颤巍巍 瓦砾 地窖 2、判断正误 (1)本文以第一世界大战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的形象。 ( ) (2)《蜡烛》一文中的烛光,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烛光,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你展开想象,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试着写出老妇人此刻的心理活动。 *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