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SVPWM的动车组辅助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pdf
第 37卷第 1期 铁 道 机 车 车 辆 Vo1.37 NO.1
2O17年 2月 RAIIWAYIOCOMOTIVE & CAR Feb. 2O17
霭 劫
囊专题研究毳
啦 %
文章编号 :1008—7842(2017)01~0029—05
基于 SVPWM 的动车组辅助逆变器波形控制技术研究
哈大雷 ,韩 伟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6)
摘 要 随着动车组车载设备的多样化 ,辅助逆变器 的负载条件越来越复杂 ,负载设备的频繁投切 、非线性负载容
量 的增大都对辅助逆变器 的输 出波形控制技术提 出了新 的要求 。介绍 了空间矢量调制 (SVPWM)的基本算法 ,并
对基于 SVPWM调制技术 的辅助逆变器进行了系统建模 ,并重点对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输 出电压畸变现象进行 了分
析 。针对动车组负载情况和 SVPWM调制技术特点,提 出了电压闭环和输 出电流前馈相结合 的控制技术 ,不仅可
以实现输出电压的无静差控制,并且提高了对负载投切情况的动态调节性能。最后通过 MATLAB仿真验证了提
出方案 的可行性并在试验平 台上进行 了不 同负载条件下的测试 ,证明了基于 SVPWM 的波形控制技术的实用性 。
关键词 辅助逆变器 ;波形控制 ;非线性负载 ;SVPWM
中图分类号 :U266.2.5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8—784Z.2017.o1.o7
近年来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进程 的加快 ,对动车组 提供零序 电流通路,提高辅助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的能
的辅助供电系统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辅助逆变器主要 力 。这种电路拓扑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和易
负责为空气压缩机、冷却通风机、空气调节系统、采暖和 于维护 ,但是 由于采用工频隔离方式 ,在非线性负载等
列车无线系统等服务性设备供 电。面临 日渐复杂的负 恶劣负载情况下,输出电压 中的高次谐波分量较大 。因
载环境 ,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控制技术显得尤为 此 ,选择合适 的调制方式和输出 电压控制策略尤为重
重要。特别是针对非线性负载 ,如果控制系统的调制技 要 。
术和输 出调节技术不能处理好非线性负载引入 的谐波
干扰 ,将危害中压母线上 的其他供电设备 ,可能会引起
对电压质量敏感设备的工作异常。因此 ,动车组辅助逆 一
. 厂
变器的控制系统需要具有快速 的动态调节能力和稳态 f l I厂
RlUC。=u。【 —
下的精确控制 ,保证 中压母线 的供 电质量 。 - j 】Uc·卜_
根据辅助逆变器的实际电路拓扑选择 空间矢量调
fQ fQ fQ
制技术 (SVPWM)作为控制核心 ,并建立 了基于 SVP—
S sH sc
wM技术的逆变器模型 。基于系统模型,重点分析 了非
线性负载对输 出电压 的影 响,并提 出了和 SVPWM 调 图 1 辅助逆变器电路拓扑
制技术相对应的电压闭环控制策略,同时加人 了输 出电
流前馈机制,提高了对负载突变 的动态调节能力 。最 1.1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原理
后 ,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主要是基于三相abc坐标系的变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MFC和WinSock的变电站灯光远程控制软件.pdf
- 基于MicroStation的数字地图质量检查辅助系统.pdf
- 基于MJPG—streamer的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pdf
- 基于Modbus TCP协议的自动喷焊系统远程监控方案及程序设计.pdf
- 基于Modbus协议的远程光伏逆变监控系统的设计.pdf
- 基于Modbus多协议转换的警情信息远程监控系统.pdf
- 基于MOD法的潜水服缝制工序辅助时间的研究.pdf
- 基于MOD法的辅助工时定额标准化研究.pdf
- 基于MOOCSPOC的任务驱动课程建设研究——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为例.pdf
- 基于MOOC的云南民族地区远程教育发展策略.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